庄子

道德经解密成就大业的人,大都善于无

发布时间:2025/1/25 17:53:55   点击数: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我们的地球最初是一片海洋,什么都没有,慢慢地有了生物,再慢慢有了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最后变成了如今的样子。万物是以无为本,没有“无”,便没有“有”,没有无,后面的一切都不会有。

老子用这句话来说明道的运行规律是循环往复,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无中生有,有中产生万物。生活中,一个人要是懂得这“无中生有”蕴含的哲理,那么他一定能成就大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无中生有”到底包含了什么人生道理吧!

01“无”也能产生十分有意义的作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句话意思是:三十根辐条可做成一个车轮,有空心的圆形,车才能动。黏土做成陶器,有中间的空心,才能盛东西。开凿门窗做成房间,里面是空的,才能为人居住所用,这里用来说明有和无之间的关系。

其实“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的,“无”也能产生十分有意义的作用,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在生活中,不少人也都是只会注意“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无”能产生的意义。这种人就很容易被欲望吞噬,总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拼命去索取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

例如:当一个人家里不是很富裕的时候,他可能只想着追求温饱,过得去就行,就比较容易满足,没有其他妄想。当一个人已经拥有很多,他看到过更好地生活方式,只会觉得自己“有”的东西不够,自然不会轻易满足于当下,而是想要更多。

类似的情况还有:情侣之间“无”过多共处的时间,那么双方就会“有”独立的空间。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如果情侣之间总是粘在一起,那么双方都会感到窒息,而最终分手。相反,有适当的独立空间,才能让彼此之间关系更密切。

《庄子人间世》中有说过一个商丘大木因不材而全其生的故事,大概内容是说因为这棵树形状弯弯曲曲,无实用做不了栋梁,也做不了棺材,因而没有被砍伐。久而久之,这棵树变得十分的高大,枝繁叶茂的。

但换个角度思考,这棵奇怪的大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庇荫驷马千乘休息于下,这不就是无用中有用吗?

可见,一时的无用并不要紧,说不定日后还有其他用处。我们要超出常规的认知,去多多把握事物的另一面,开辟新的天地。

在生活,一个人做事能够留意到“无”,就会明白在自己“有”并不多的时候,从另一个方面看“无”是很多的,懂得“无”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更容易成就大事。

02“无中生有”重点在于“生”这种能力

《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无”是天地混沌未分开时的状况,而“有”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无”里面它会产生万物,这个要靠“有”,如果没有“有”,它没法产生万物。

这里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当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当他想达成某个成就的时候,就要懂得目标只是一个“有”的结果,这个“有”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而需要通过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从“无”生“有”的过程必须拥有一种“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一个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经历过很多次失败和挫折,最后才自然而然拥有的。所以,“无中生有”不在于无与有,重点在于“生”这种能力。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拥有“生”的能力,自然就能“无中生有”,即使他一无所有,他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就一番大事。

以上就是“无中生有”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当一个人懂得“无中生有”的规律,会明白看事物要多角度考虑,此时无用,日后有用的道理,会明白只要拥有“生”的能力,不怕暂时的一无所有。

在做事方面能在根源上解决问题,处理事情更加的彻底,这样的人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他的人生也会因为拥有这些智慧,而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64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