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滑县文化遗存寻踪之留固镇庄子墓暨庄子

发布时间:2021/7/2 14:08:52   点击数:
引子

滑县地处豫北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载于史册的文物和遗存极其丰富,在这片沃土上下蕴藏着珍贵的文化宝藏。经过历史的变迁、日月的更替、黄河的改道、战争频仍和人员迁徙等诸多原因,使得滑地的山河林木、文物遗存和自然景观与古典书籍所载的情况存有不小的差异。书中所载雄浑厚重的山脊和庙宇,钟灵毓秀的亭台和楼阁都难以觅其踪迹。

庄周梦蝶

寻其迹,追其源,也是我辈文化爱好者的责任,更是做好历史文化研究的根本。

辛丑年某日,初春的气温有点偏高,最高气温28o。只穿一条单裤和薄薄的衬衣坐在车上还需开着空调,才略显凉快了一些。村子附近的麦田虽然绿油油的,四周的树木和沟沟坎坎的地方还是灰毛土脸的,一丝嫩绿都没有。时节和气温很不般配。

此次初探为临时起意,早上起来才定下路线。立即联系好友艾尚文化,却为时已晚,他已经到达开封,错过了此次的行程。春风依然习习,空气仍然清新。滑县文史爱好者一行趁着假日,前往留固镇、八里营镇和万古镇方向探寻墓冢丘陵的真面目。

这次田间文化遗存初探,走过了十多个地方,十几个遗存,把近年文献资料所能找到的、所研究的、所看到的告诉朋友们,逐一或者几个进行探讨和分析。第一站就是留固镇的“庄子墓”及“华藏寺”,再去八里营镇的成公绥墓、成公简墓、卫王殿、惠子冢及张平墓等,最后去万古镇东九营、师延丘、翟义冢、豕韦国遗址、翟让故里、城隍庙、龙井烟迷和刘累养龙所在地遗址等,预定路线只是为了不绕路不走回头路及汽车省油,没有任何目的性,也没有过多的要求,顺其自然最好,就是一个“玩”而已。

大约二十多分钟,车子减速缓缓驶出了大广高速快速通道,停在河南省滑县留固镇中庄营村南米处(快速通道南侧路旁)。庄子墓离我们村很近,每次从道口回老家都从这里路过,每年都能看见无数次,但从来没有认真地研究过他。第一次真正地站在墓前回味庄子一生的时候,还是年“滑台诗会”举办时,从踩点、解说词定位、陪客人、拍照等等,接连几天都在这里。后来因其他原因又来过几次,对庄子的人生态度一次比一次深刻,这是第几次也记不得了。“庄子营”原名“庄子茔”,后来分为三个行政村,改为东、中、西庄营了。

此时,庄子墓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沉积,屹然孤独地立在麦田之中,墓上长满杂草,受自然灾害和暴风雨的冲刷、侵蚀和影响,封土流失严重,附近村民平时进行的生产活动和其他人的盗掘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今显得厚重而沧桑,与其主张的“天人合一”、“清净无为”形成高度地统一。

庄子墓呈椭圆形,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30米,高出地表约4米,为黑灰土堆积而成的丘状墓地。此墓为后人研究战国时期的葬俗和葬制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年,滑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保碑立在墓西南角,上刻“庄子墓”三个大字。

该墓北临快速通道、滑大公路和五干排,西南米处为华藏寺,周边为农田。

肃立在庄子墓前,想起清代贡生张良珂在怀古诗“庄周墓”中写道:

读罢南华锦绣文,焚香肃拜庄周坟。

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

走近庄子,拜谒庄子,多年来对庄子墓及庄子故里也进行了考证,以飨读者。

庄子(约公元前-公元前),名周,又称庄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别名:南华真人。为蒙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后被儒家所继承,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品为《庄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历史上记载庄子故里极为简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蒙人也。”并未指明何国何处之蒙。蒙地在战国时曾有三处,庄子故里究竟在哪一处,至今争论末息。虽然庄周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两千年,虽然记载简朴,易生歧解,但经缜密研究,仍是有迹可寻的。

庄子故里滑县考有八。

一是:庄子墓考。庄子生前在北蒙(滑县一带)活动生活,死后葬于滑县留固,庄子墓现在高速通道路南。庄子墓形制符合庄子一贯的观点,使用了薄葬,墓的规格不是特别豪华,但是肃穆厚重,显现出一代哲人之风采。

二是:村落考。紧挨庄子墓北侧几百米,东西排列东庄营村、中庄营村和西庄营村三个行政村。据专家和村里的老人介绍,庄子生前在滑地一带弟子众多,庄子过世以后,其学生的后人在此为庄子守墓,文革前见过有石碑记载。随着守墓者不断繁衍和明朝移民的融合,慢慢形成为十二个自然村落,村子里有一个共同传统,在每年的四月初八全村人带上香箔到庄子墓前举行庞大的祭拜仪式,后来破四旧时被废止,近年又逐渐兴了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县里重新划分行政村时把庄子茔村的“子”去掉了,把“茔”改为“营”,即现在的庄营村。

三是:惠子考。据考庄子和惠子为老乡,皆生活在滑地。惠子是名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庄子唯一的朋友,他和庄子思想虽不同,但情谊颇深,经常在一起辩论。《至乐》篇中载:庄子夫人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可见二人友情至深,相距较近,为老乡也。惠子死后葬于卫地,楚丘南四里许。即今之滑县八里营冢上村,附近有濮水可为庄子钓鱼,正印证了“庄子垂钓于濮水”一说。庄子在《徐无鬼》篇记载:“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惠施死后,庄子无友,此后闭门不出。

四是:蒙人考。司马迁《史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据滑县黄龙山庄子书道院山长刘中考:“蒙有三处,庄子即北蒙景亳人,即滑县一带。”

五是:姓氏考。庄子又称为庄周。庄子茔村有两大姓,一姓张、一姓周,张和庄为谐音,周不用说了,据传是庄周一脉。也有可能是其学生为纪念庄子而叫之。

六是:风物考。庄子茔村村旁有一水井,曰“庄子井”,这口井不论天涝天旱,井里的水都是清澈无比,甘甜怡人,据说是庄子在这里生活时留下来的,年代久远,早已废止,只留下一个故事还在当地流传。

七是:活动范围考。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这样一位名声显赫的大人物,其活动范围不可能只局限于这个蒙地或那个蒙地,只是在故乡滑县境内时间略长些而已。有时也不断到民权、曹县、东明和鄄城一带或会亲或访友或授徒或讲学等等,由此看来,除滑县外的其他地方留下庄子的足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八是:漆树考。古滑地一带有漆树,《诗经》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梓漆”即是漆树。战国时期滑县一带有漆城、漆园,周尝为蒙漆园吏,因此庄子必在滑县矣。

据以上资料印证,庄子故里在滑地无疑矣。

庄子墓西南米处为华藏寺遗址,华藏寺始建于唐朝初期,据说上世纪80年代最后一个和尚圆寂于此。花藏寺现修有水陆殿、大雄宝殿、山门等其他建筑。据附近村民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庄子研究人员很多。水陆殿前立有庄子及其墓志石碑一桶。上有“螳臂挡车、朝三暮四、螳螂捕蝉、中规中矩、捉襟见肘、大相径庭、呆若木鸡、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白驹过隙、相濡以沫、亦步亦趋、每况愈下”等和庄子有关的成语典故。

据当地人说,以前华藏寺要进行重建大殿,捐款多的善男信女们都想做大会首,寺中的主持不好决断,经协商只得定下规矩谁捐的多让谁当,而且不能二次添加,每人捐多少只有主持知道,正要宣布会首名单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穿着特别朴素的老人,对主持说:“寺里要建设,我也想出点力,听说谁捐的多谁当大会首,可有此事?不知我捐这么多,能不能当大会首。”边说边从怀中拿出两个五十两的大元宝,主持连连说善哉、善哉、可以、可以。其他人还想增加善款时,主持拦住说:“早有规定,心意只能一次表达,再捐无用,善哉。”后来才知此人是南苑村的大户。

这几年该寺的建设也是当地村民自发而为,因资金不足,十多年来一直处于建设状态,最南边的山门还没有建好,香火也不旺盛。

华藏寺和庄子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先留诗一首,以作纪念。

拜谒庄子墓

文米十

卫地蒙叟执漆园,惬寻蝶梦意绵绵。两行足迹千川印,一部真经万代传。傲吏心清常抱朴,后人性笃永追贤。草埋荒冢无盆鼓,滑域重论三剑缘。

文米十/文

刘继干/摄

▼往期精彩回顾▼滑县文化遗存寻踪之‖滑国滑姓寻踪‖正月十五‖带着孩子感受肖思远烈士的英雄气概河南省十大演员‖邢宝军老师收徒仪式灭了大金国的民族英雄完成了岳飞的夙愿明代才子杨慎写出了《三国演义》主题曲滑县大平调剧团《三娘教子》荡气回肠寻找与古滑县有关的历史文化印痕(六)

寻找与古滑县有关的历史文化印痕(五)寻找与古滑县有关的历史文化印痕(四)

寻找与古滑县有关的历史文化印痕(三)寻找与古滑县有关的历史文化印痕(二)

寻找与古滑县有关的历史文化印痕(一)

      ▼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14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