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一逍遥游人与环境的矛盾对立和逍遥

发布时间:2021/6/22 2:50:01   点击数: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http://m.39.net/news/a_5941620.html

一,逍遥游:人与环境的矛盾对立和逍遥的解决方法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它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开篇立论,奠定整个《庄子》内篇的行文基础。如果用科学化的语言来形容,那就是明确地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要求整篇庄子围绕而展开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逍遥。什么是逍遥?庄子首先描述了一个充满想象极具浪漫色彩的大鹏,并且其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高”,也就是远离地面。不仅如此,庄子还在后面又加上了一段对蜩和学鸠的讽刺描写,与大鹏的“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是地面上的东西。换而言之,大鹏与蜩的对比,本质上就是天空和地面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的对比。在心理学分析下我们可以知道,天空常常因为它辽阔自由的特征成为了精神世界的一个比喻,而地面则与之相对成为了现实世界的一个比喻。想象总是可以插上翅膀般地横飞,但是实际生活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过下去。本篇中出现的另外一个极具象征色彩的故事,同样可以印证我们的分析。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物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火比糠,犹将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神山远离现实,脱离环境,暗示这是个精神世界的想象物。肌肤代表外貌和形象,绰约的姿态形容的则是内在的气质,冰雪和处子都暗示了纯洁。不食五谷,是因为它们是来自于地面的东西,是最现实的东西,也是最“俗气”的东西。

风露是大自然的产物,吸风饮露暗示了这个人和整个自然环境已经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正所谓“天人合一”。云气和飞龙都暗示的是强大的力量,尤其是一个“御”字暗示了它超越世俗一切的绝对支配力,因为龙已经比喻了世俗的最高权力。游四海说明他见识的广博,以及来去自如不受空间的约束。凝神即可致谷熟,可能是一个在当时非常通俗夸张的说法,就好像我们现在说哪个超能力者只要眨一下眼睛就可以让全世界GDP增长翻个好几倍一样,毕竟谷物在古时可以说就是经济命脉了。

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来接着分析下去,我们大概就可以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神人很可能就是庄子的理想自我。而且我们还可以知道,越是他投射进理想自我里的那些东西,越是他现实生活和环境中最可能匮乏的东西,也是他最需要也最想要去追求的东西。于是后面庄子借人之口对这个人发表了评论,也可谓是对那些他身边奚落他理想的庸俗之人的一次反击。庄子怎么把这个地面灾难写得可怕的我们不需要去在意,只要知道这个地面大概就是他眼中那个战火频仍,水深火热的现实世界就可以了。现实环境的恶劣束缚了个人理想的实现,约束了个人的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庄子在此提出了他自己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要回到个人主义里面去,回到理想中去,拒斥那些毫无意义的社会环境活动。但他同时也认为,回到个人主义不是回到空想主义里去,于是他强调说,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自由并不是空想,而是有所依凭的。大鹏要将青天背负在他的身上,大鹏才能够有飞上青天的能力。这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想象世界,还需要真正足以构建这个精神世界的能力和责任,而这种构建能力实际上仍然要立足于现实,即个人的现实。因此,逍遥游并不直接立意于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而是立意于怀有理想的个人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环境的冲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13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