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南怀瑾庄子諵譁人间世9

发布时间:2020/10/14 17:32:01   点击数:

主播:林风悠悠今天是我们一起学习经典的第天

宋真宗与寇准

凡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懂中国历史,尤其在宋真宗这个阶段,最有名的一个宰相叫寇准。那个时候,宋朝也等于南北朝,跟金国正在战争的外交状态,结果寇准主张皇帝御驾亲征。那么谁来保驾呢?寇准说我去。老实讲,宋真宗是很不愿意去亲征。宋朝自赵匡胤开始,一直到他的子孙,北方并没有统一,而且实在也怕统一,不想统一,这是宋代史上最妙的事。

一个领袖如果是绝对的军人出身,好办!要嘛绝对的文人也好办;由军人而变成文人,像赵匡胤两兄弟啊!就难办了。所以宋朝,严格的讲不成其为一个朝代,因为宋朝三百年始终是南北对峙。北方的国家是辽、金、元,西北还有一个夏,南方勉强维持称为宋朝。自从宋太祖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以后,因为自己身为军人,深知战争的痛苦,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胃险,因此把燕云十六州,在地图上一画就不管了。所以辽金始终雄霸于北方,同时宋朝的土地非常小,所谓云南大理是另外一个政权。等于南边也没有,北边也没有,这样维持了三百年。不过宋朝在文化的发展上,反而是满光辉的。

宋真宗,历史后来封他这个“真”字的谥号,是很妙的。因为他不想打仗了,但是全国知识分子总想统一国家,所以宋真宗拼命提倡宗教,又信道教,自己认为是天命要他好好修道,不要再打了。当时的宰相王旦,不同意皇帝的想法,宋真宗就请宰相吃饭。皇帝很不容易当,古代皇帝很民主喔!吃完了以后,皇帝说,我看你这个宰相府上也很清廉,没有什么家用的东西,这里有一点小小礼物送你带回去。皇帝请宰相吃了饭,还给宰相礼物,在宰相的立场,皇上所赐,“情”字的道理只有接受。结果回来打开一看,好几罐,大概是我们江西最好的瓷器,装的都是黄金。皇帝送红包就是叫他不要反对啦!所以王旦考虑了一夜,实在睡不着,怎么办呢?他只好不说话,后来他就宣布,我老了应该退休了。

后来寇准要真宗御驾亲征,到了前方,隔着黄河,看到金国精锐的部队也是摆两边,宋真宗心里还是在害怕。他在最前线,叫人打听宰相寇准在干什么!寇准这个人很有趣的,派去的太监发现宰相在行辕打麻将,而且一边打麻将,还一边喝酒,红中白板,叫啊叫的,玩得很高兴。真宗一听比较心安一点了,宼准还在玩啊!大概不危险;如果说寇准还在办公,或是正拿电话在听消息报告,那真宗的心脏病恐怕要发了。寇准也晓得这个皇帝的心理,所以故意装得很轻松。

寇准是宋朝的大忠臣,是为国家为天下尽力的大臣。但是寇准这个做法,“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这种事情搞错了,那不止一个人枪毙,是灭九族的!全家要杀光的;事情成功了呢!“必有阴阳之患”。我们看宋朝的历史,寇准后来很有功劳,封莱国公,澶渊之盟时,他军事外交一手包办了,有很光荣的外交胜利。可是胜利是胜利,双方订的还是和平条约。结果回到南方后,寇准始终遭到朝廷大臣的妒嫉,这就是阴阳之患。

历史上还有一件有名的故事,宋朝一位了不起的文人名臣,是四川省的张咏,他是地方首长,官位也很高。寇准后来事情成功后就要下台了,有一次正好在陕西碰到张咏到中央来述职,寇准当时的声望很高,晓得张咏学问很好,就问他:“你看看我啊,有什么预兆?”张咏就说:“相公啊!你太谦虚了,样样好,何必问我呢?不过啊,有一篇书还是要念一下,就是《汉书》的《霍光传》。”寇准想,奇怪,《汉书》我又不是没有读过,他怎么讲这个话?可能读得不仔细,马上回去读《霍光传》。

霍光在汉朝功劳很大,刘家的天下是他一手救过来的,传记上把他一生的功劳都说了。写汉书的是班固父子父女,三人共同完成的,最后对于霍光下了一句评语,说他样样都好,就是书读少了,四个字结论“不学无术”。寇准最后读到不学无术,哈哈一笑,知道张咏是在骂他,说他不学无术。

郭子仪的境界

那么这个“不学无术”的“学”,是什么呢?像我们看“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不管做事成功或者失败,而没有后患的,只有有大德的人才能做到。我们从历史上来讲,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个人做到了。研究郭子仪的一生,那的确漂亮极了,他对人事的处理,那是高明到极点,恐怕二十五史里找不出第二个人。历史上讲这个人出将入相,几次当大元帅,而且唐德宗喊他尚父。这个尚父的称呼,只有周武王喊过姜太公,等于是干爹,不但是干爹,还有老师的意义,这个名称是珍贵极了。郭子仪由唐明皇开始,到唐明皇的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到曾孙子唐德宗,四朝的皇帝,都是郭子仪一手保驾的。唐代到后来,所有文官武将,都是他的部下,地位都很高。可是每次皇帝下命令,要他不要干,他就规规矩矩移交清楚回家,脸色都不会摆一下的;等国家有难,边疆敌人又打过来的时候,一声命令叫他来带兵,他就又出来打仗。

有一次到了唐代宗时,又同唐明皇一样,天下大乱,在叛兵快要打到长安的时候,皇帝下命令叫他出来,他立刻就出来,一个部队都没有,只有身边四五十个老弱残兵,而叛军的部队有十万之多。这怎么打?勉勉强强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凑了五千人,去抗拒敌人十万大军。到了前方一看,他跟儿子讲这不能打。那怎么办呢?他说我一个人去!就骑上了马;第三个儿子也当司令官的,他说爸爸你不能去,那多危险,把他的马拉住。他拿起马鞭,把儿子手一鞭打开,就是说,你滚开,我告诉你,打也败,不打也畋,只有我一个人去,死也只死我一个人,你们还有办法;如果一打,统统没有办法,我们父子统统没有了。结果他一个人驰奔到前线,一边喊道郭令公来了!敌人说那个郭大元帅早死了。他把军帽拿下,满头白发,把身上的衣服都解开,手上的武器丢下来,大家一看果然是他,敌人就都向他敬礼了。令公啊!大家都说你死了,所以我们造反,不好意思了。后面还有部队来吗?郭子仪说没有部队,就我一个人来。此时他儿子也带了几百人过来,他回头看见,手一挥,你们滚回去!他一个人把敌人将领的手一拉,然后几句话给他一讲,就不打仗了。

可是呢,你看他不只一次,经过多少次的危急,有那么大的功劳,等到天下没有事了,皇帝又叫他回去,他就下台一鞠躬,立刻就回家,绝无怨言。后来活到八十岁,八个儿子七个女婿,几十个孙子来向他请安问好,连家里的佣人一共三千多人口,所以叫“大富贵,有寿考”。

我们晓得做人做事,大事小事一样,孔子讲的“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只有那个郭子仪做到了,他的功劳之高,比皇帝伟大得多了。“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上面没有怀疑他有野心,出将入相几十年,全国高级干部都是他的学生部隶,而自己没有骄傲,这两点是他人所做不到的。第三点更难,他私人的生活很奢华,换句话说,他生活有点吊儿郎当,蛮不在乎!可是社会上,上面是政府,下面是民间,没有一个人批评他不对。这三点,都是人所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所以历史也认为他是古今以来第一人。

因此我常常告诉同学们,学军事的,学政治的,应该以他为榜样。他最了不起的长处是度量大。当时皇帝面前最吃香,权力很大的一个太监鱼朝恩,曾用各种花样来整他,但他并没有记恨,而包容了人家。最后鱼朝恩没有办法,把他的祖坟挖了。当然他也晓得是鱼朝恩干的,连皇帝也知道,但他也不动声色。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结果有一次皇帝问起要追究一下。他告诉皇帝,我带兵几十年,我的部队在外面,挖人家坟墓的事情也一定很多,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啦!你看,他有这样大的量,所谓量大福大。所以,庄子并不是只讲出世思想,而是告诉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

天下两件大事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执粗”等于说吃素的。叶公子高现在临危受命,个人也很难过。他说平常生活很简朴,又不想求名,也不想求利,饮食很简单。“爨无欲清之人”,古人的解释,爨是厨房里煮饭烧的火,古代用木头烧火,要执爨。“无欲清”,不想清凉,火烧起来不想清凉,这是什么意思?古人解释庄子这一句,是说他只想生活清淡,并不想火烧得那么热,烧冷灶都不要紧,乃至一天都没有人来看我,我都很高兴,只想清净,不求名,不求利。

古人这样解释这一句话,我不同意!各人见解不同;我认为,“吾食也执粗而不臧”,他是说自己的生活很简朴,有口饭吃就好了,青菜淡饭就够了。“爨无欲清之人”,家里也用不起人,虽然做官,家里做饭都是自己跟太太两个人,太太上街买菜,自己在厨房开煤气,就煮饭了,也不想找一个帮忙清洁的人,一切自己来。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他们东解释西解释,就愈弄愈不懂了。“爨”煮饭,“无欲清之人”,不要求人家来清洁,一切自己干。现在有很多公务员,尤其美式化的生活,非自己干不行啊!请人请不起。他跟孔子讲,我本来生活很简朴的。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现在皇上下命令,要我担任这个艰难的外交官。“朝受命”,上午发表了这个命令,急得我肝火发了,眼睛也红了,赶快看眼科,心脏紧张赶快要吃镇静药。所以没办法,心里忧愁得发热又发冷,好像吃了冰块一样。梁启超写一部书叫《饮冰室文集》,就是这一段来的。我早晨接到这个消息,心里急得没有办法,“我其内热与”!我岂是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啊!这个地位是高,权力也大,可是这个任务多么危险啊!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吾未至乎事之情”,还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我自己先就生病了,“而既有阴阳之患”,已有阴阳之患;“事若不成”,万一我这次任务完成不了,“必有人道之患”,国内有人会对付我。“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这叫做进退两难,虽然我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我觉得挑不起这个担子,体能吃不消,情绪上也吃不消,任务太重了。“子其有以语我来”,老师啊!求求你,告诉我怎么办啊!就像你们办事一样,有一点事情就回来找老师。我倒常常想饮冰吃冰淇淋,一点小事都要来问;人家叶公子高是有大事才来问孔子,他说老师啊!你怎么说呢?怎么教导我呢?好,注意喔!你看孔子怎么说。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孔子说我告诉你,天地间有两条大戒律,不管你出家在家,都要遵守。“其一命也;其一义也。”第一条大戒,认命了,知道天命。这个“命”解释就很麻烦,不是算八字那个命,也包括算八字那个命。这个天命,也包括人生的价值。第二条戒是义,所谓义所当为,包括两个义:一是合于真理的,哪怕这个头掉下来,都不回头看一眼的,只要合理的就要去做。所以文天祥啊!岳飞啊!头该掉的时候就掉,毫不犹豫。第二个义,就是我们朋友之间的道义,人与人之间的义。中国这个义字怎么写法呢?大家注意!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我”字,这个“羊”是代表吉祥,大吉利,所以义就代表我的吉祥。仁义的“仁”字,是人旁边一个二,二人之间谓之仁。推己及人,想到我的吉祥,也想到你的吉祥,我需要什么,你也需要什么,这就是仁义。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孔子说你要知道做人的道理,做儿女的要爱父母,爱父母就是孝。你说要做孝子,孝子干什么?就是爱父母。爱的解释很简单,我们生下来,妈妈爸爸怎么样把我们连屎带尿拉把大的。像我是最爱干净的人,当抱着孩子,跟孩子玩的时候,把孩子一举,大便连尿一声哗哗哗拉下来了。家里人都笑,看你怎么爱干净!也不讲究了,也不骂了;个人经验如此,大家经验也如此,这就是父母爱儿女之心。反过来,父母年纪老了,儿女也回转来爱父母,这就是孝。孝这个字是名词,孝的内涵就是爱。很多同学说孝不起来,换句话,你也爱不起来,这就是爱的哲学。

所以中国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就是中国文化!凡是大忠臣,必然是大孝子。换句话说,忠是什么呢?就是扩充了爱父母的心,而爱国家,爱天下,爱别人。佛也讲孝道,所以佛家也有《父母恩重难报经》,并不是说学佛的人不讲孝道喔!“子之爱亲也,命也”,儿女爱父母是天性;假使这个子女对父母不爱,而觉得很讨厌,也是命;有些天性禀赋是坏根器、劣根性,简直不可救药了。“不可解于心”,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意思。

有个学生告诉我,他出生以来多少的痛苦。他现在不在这里,我可以讲,当时我一边听,一边都替他掉眼泪了,但我不敢把眼泪掉出来,只是我心里头有一句定论,这一对父母就不是好父母。但是当着这个学生的面,我不敢讲这个话。你们要注意,这是有分寸的,他父母再坏也是他的父母!虽然他是我的学生,我不能当着他的面骂他的父母,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分寸。所以我只好叹两声,作为结论。这个学生还说,他爸爸有时候还向他要钱,他父亲一去他就烦得很。这也难怪呀!我只告诉他一句话,我觉得你爸爸也是个可怜人。我这个可怜的意思包括很多,这是一两年前的事。最近我想起来问他,你爸爸最近还找你吗?找我啊!还是要钱。我说那你最近对你爸爸……他说我那一次跟老师谈话以后,老师一句话影响我,我爸爸也是个可邻人,所以啊!我现在看到他也觉得他蛮可怜,我还是对他好啦!总归是我的爸爸。对了!这就是人性,这是我亲自经历的故事。

所以子之爱亲啊!命也!不可解于心!没得理由的,这是第一条。“臣之事君,义也”,古代是君主时代,在所谓中国的五伦中,君主代表了国家,这就是古人对于帝王要尽忠的缘故;不是对帝王尽忠,而是对君主,因为君主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代表。所以爱君尽忠,也就是爱国家民族。“臣之事君,义也”,这是人生的结论。“无适而非君也”,我们生在这个世界,生在国家土地上,整个国家就是我,任何地方都是我的国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你逃避不了的,就算是出国去了,说我不爱我的国家,我看不惯,所以逃到别的国家。老实讲,你的心里终究是中国人,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是一样。

我的朋友之中,也有许多蒙古的朋友,那个蒙古沙漠有什么可爱呢?当然没有我们江南可爱。江南山明水秀,鱼米之乡,山青水绿。在台湾没有真看到过绿的水耶!我们江南,山是青的,水是碧绿的,一清到底,几条鱼在下面游,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多漂亮!蒙古那个沙漠,多讨厌,可是沙漠来的朋友,讲了半天,沙漠那个烤肉,骑在马上,一脸的油,那个灰沙,问他那个味道好不好?那真好啊!真想啊!还是爱自己的家乡,这就是人性。所以自己生长在哪里,还是爱哪里,那是必然的。这就是说,只把身体逃到别的地方,可是乡土的感觉仍在,还是没有办法丢掉。“是之谓大戒”,孔子训话,告诉叶公子高这两条是大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87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