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书评庄子middot大宗师

发布时间:2020/7/19 11:42:40   点击数:
雌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是否有效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990909.html

生活是痛苦的,我们是快乐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是快乐的。消极与积极,总是要去面对生活,心态“坐忘”,也许生活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郑小博

这是郑小博第原创作品

《庄子·大宗师》篇中讲了关于颜回“坐忘”的故事。颜回忘仁义、忘礼乐,达到“坐忘”境界。“坐忘”并非人坐忘下来之意,而是另有人为“无为”自然之道的意思。“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在此被看成接近“得道”的方法。它要人忘掉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智慧,并且要摆脱自己形体和智慧的羁绊,如此与大道才融通,这就叫坐忘。

坐忘,是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自然之道的一种体现。庄子做为道家代表之一,他也在此倡导:人不可“为”,人“不为”才是最自然的道。如此,万物才都可自然而然的生。

(本图片由博友“水自流”友情提供)

《庄子·马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希望人与兽同居生、回归没文化的原始世界。他叫做“素朴生活”。他认为“素朴生活”很美,很近自然之道。庄子让人崇尚自然之道,让人追寻人性纯朴自然,本旨无什么方向错误,但是他的观点却过于偏激与倒退,要人去智慧、去文化文明、回归原始社会生活状态,有些过分。他的这样种偏激与倒退的观点思想,是糟粕东西,应注意其消极影响。

庄子的“坐忘”与佛教要人“绝尘去欲”的“性空”,也有些近似,让人少些“为”,多些“无为”。道教“无己”可达“同于大通”而认识“道”,并与道同体。佛教有“性空”可达“佛界”而认识“佛”,并与佛道同体。这,只是道教、佛教倡导的修行方法,只属一类人追信世界的途径。这些对于现实普通人来讲,只要能从其中涉取些“善意”、吸收些益处:教人做好人、善人,少些杂念,多些正能量、正行为就是0K,并避免自己误入歧途,就好。

庄子,一落破贵族知识分子,战国著名隐士,声名显赫。有一次,楚王派人拿“千金”做为酬劳,许他做宰相,但他坚决拒绝。他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为这种自然自在生活“终身不仕”。他是贤人,却甘愿隐生下去。这是他追求的生活方式,其他人不可绝对复制。我总认为:一个人的一生还是要为己为人有所作为,自信的活在人群里,才是人最健康的人生。

孟浩然,早年苦读书,一心想出仕做官,几次科举都没考中,四十岁长安求取功名,无果,后归隐山林生活。

王维,九岁能吟诗作之,书发、音律、绘画方面都很有才,四十岁前热衷政治功名,四十岁后,半官半隐,但仕途不顺,晚年归隐,一心向佛。

……

这些名人人生经历,又让后人对“坐忘”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人生是会有一种“坐忘”的消极,叫人无奈沉沦;人生是又会有一种“坐忘”的积极,叫人创新另一种快乐的境界。

作者简介

魏军楼,郑州教育博客博友,博客名:weijunlou,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教师。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的是脚力。读万卷书,看的是眼力。书是万里路的总结,万里路是书的实践;有实践,无总结,就不会有发展,有总结,无实践,就会迷失方向。

温馨提示

郑小博的文章来源:

这里的每篇文章都选自于郑州教育博客官方网站,是郑州教育人的原创作品。您可登录郑州教育博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802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