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读后感逍遥天地间,齐物虚实境

发布时间:2022/2/24 11:31:44   点击数:
北京治荨麻疹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逍遥天地间,齐物虚实境

庄子,战国时期游于山林间的自由人。百家争鸣时期,若是少了庄子,便会少了许多趣味。与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同,庄子从不热衷于提出治国理政的思想或者方法,因为他出身在时代变迁特别快的战国时代,今天或许一个国家还存在,明天就被其他的国家所攻击或者吞并。看透了战乱,因此庄子认为在这个时代,人如何安身立命、自由自在并且快乐地过完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现实的。即使庄子其人美名远扬,楚王派遣使者去请他为相,庄子也不去,用神龟的故事明志;他的朋友惠施在魏国做了大官,听说庄子意欲取代其位置,便四下搜捕他,两人路上相遇,庄子说,只有猫头鹰才会对腐鼠(相位)感兴趣,他是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的一生,追随者不多,不如孔子那般“弟子三千”;他率性而为,从心所欲,顺应自然,不以广招门徒为目的。

如果要在古人之中为天地自然找一个代言人,那么这个代言人要庄子来做才是最合适的。一来,他是最早观察自然并且从中生发哲理的;二来,庄子其人、其思想影响了后来历代的文人:陶渊明、阮籍、白居易、苏东坡……他们都从庄子的哲学中寻找到了自我。庄子没有做官的打算,一生之中的大多数时间,他都游于山林沼地之间,也曾经走出他的家乡宋国,到过魏国、楚国……因而,他对大自然的观察尤为仔细,而且《庄子》一书中的篇章,无一不是对大自然诗意般画卷的描摹。《庄子》一书中,写到的动植物非常之多,其中很多都是庄子想象出来的,而其想象的来源正是中国古代的各种神话故事。庄子可以说是一生都在追求“逍遥游”,在我看来,他做到了。庄周游心,以宇宙人生的高度来俯视芸芸众生,而不是以爬行方式匍匐在地上生活,他曾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把自己和宇宙万物看得同等,认为人和万物都是生活在自然之中,人和万物之于自然宇宙,犹如米粒之于谷仓,生活在自然中,顺应自然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若是人为地加以干预,不但无用,而且可能有害,因此,庄子欣赏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现在,人们也常说:“尽人事,听天命。”庄周游历,各国的地界,野外的山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于天下发生的事情,他有所耳闻,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庄周游艺,虽然庄子读过书,有学问,但是他不做官,而是到平民百姓之中观察社会风貌,因此,我们今天才能读到诸如庖丁解牛、津人操舟、匠石运斤成风的故事。庄子深入自然和日常生活,展现出了他极其强大的观察力。

孔子曾经评价道家人士是“遨游于世俗之外之人”,不困于世俗的礼节与纷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反对人的基本需要,他反对的是因外部世界过度需求而导致对身心的伤害。庄子懂得顺应本心,懂得“拒绝”,这种“拒商”正是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人所缺乏的。

庄子是大自然的代言人,更是在自然中参透了人生哲理的哲学家。其思想在《庄子》一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书中多次出现庄子本人的影子,他的那些与他人的富有哲理的对话,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耐人寻味,让人忍不住细细探究,尔后回味无穷。庄子的言说方式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在他的言辞和故事中,既有对现实幽默的比喻、讽刺,也有浪漫的想象力的迸发,他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说到庄子,不得不说的是成语“庄周梦蝶”。“庄周”就是庄子,“梦蝶”说的是庄子有一天睡着了,做了个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醒来之后,他困惑了:现在是自己的模样呀!“那么,究竟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呢?”庄子那一刻自身就生活在亦真亦幻之中。

在《庄子》一书中,庄子最喜欢用“……然”来描述事物:犹然、泠然、怅然、欣欣然、飘飘然、数数然、栩栩然……这一方面表现了庄子观察事物的细致,另一方面,表现了庄子语言的生动形象。就《庄子》的语言进行赏析评注,称庄子为浪漫主义派文学家是不为过的。

庄子其人和他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好在我们有生生不息的文字,传递着庄子的思想,以至不被失传。历代受到庄子思想影响的文人雅士也在继承和发扬着庄子的思想。庄子用其一生都在告诉我们:不以他人的标准衡量自我,不要忘记真正的自我,一只脚的夔不用羡慕多脚的蚬,多脚的蚬不用羡慕无脚的蛇,蛇不用羡慕风,风不用羡慕眼睛……唯一需要的就是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让自己长成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当你困顿于凡尘俗世的人事的时候,读读《庄子》吧,让庄子带领你走进他的自然世界,亦真亦幻的世界,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丝宽慰和闲适,在喧嚣变幻的世上留下一份精神的质朴……

庄子其人其著作还有数不尽的可探究之处,愿诸公常阅常新。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31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