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ldquo士阶层rdquo与剥削

发布时间:2021/8/25 11:50:35   点击数:
娌荤櫧鐧滈瑕佽姳澶氬皯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01/4300466.html
前几天,余英时先生去世。我在知乎看了看反应,发现大部分都是批评、甚至辱骂的。我对余英时所读不多,仅粗读过《朱熹的历史世界》——对他的老师钱穆先生阅读得更多些。人们的批评,一部分是针对余的政治立场,一部分是针对他的学术取向。我只说后者。余英时虽然不能说是儒家,但明显是支持儒家的,相应地,支持这个文化的承载者——士阶层。这就成为他被定罪的理由。批评者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统治阶级是剥削阶级,儒士阶层是统治阶级,所以儒士是剥削者,儒家文化是剥削阶级的文化。结论:支持儒家文化就是支持剥削阶级。我并不想为余英时辩护,仅想指出这个逻辑的错误——而为儒家辩护。首先,统治阶级必然是剥削阶级吗?很多人反对儒家的一个理由,就是儒家支持等级制。我问:古今中外,你能找出一个没有等级制的社会组织吗?任何社会组织,都存在上下级关系,存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二者的关系,有正有邪——合理与不合理。合理的关系,是二者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就像脑和手的合作。(孟子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话曾被批判,但是我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合理。)不合理的关系,是上级凭借力量优势,压迫、剥削下级。他们不是合作,而是寄生与被寄生的关系。社会组织,在正常运作时,是前者;在腐败时,是后者。(顺便说,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过程。)即是说,只有在腐败时,管理层和剥削阶级才可以划等号。其次,任何管理层,都会混入投机者,导致管理层的腐败。管理层的面貌是什么,投机者就呈现什么面貌。例如,管理层是儒生,投机者就成为儒生;管理层是法家,投机者就成为法家;管理层是道士、和尚、太监、军人,投机者就成为道士、和尚、太监、军人;管理层是国民党员,投机者就成为国民党员;管理层是共产党员,投机者就成为共产党员;管理层有海外留学经验,投机者就成为海外留学者……在中国古代,多数时间里,儒士们处于管理层,所以,投机者就多呈现儒士的面貌。这不是儒家的罪,而是投机者的罪。就像不能因为有投机者混入共产党的队伍,就说共产主义是剥削阶级的文化。《庄子·外篇·田子方》中有一则故事。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中国曰:‘无此道而服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略译:庄子去见鲁哀公。哀公说:“鲁国多儒士,少有学习先生道术的。”庄子说:“鲁国少有儒士。”哀公说:“全国都是穿儒服的,怎么可以说少呢?”庄子说:“我听说,儒者戴圆帽的,懂得天时;穿方鞋的,懂得地理;用五色丝带系佩玉玦的,遇事能有决断。君子有这种道术的,未必穿这种服装;穿这种服装的,未必懂得这种道术。你如果不信,何不号令于国中说:‘不懂道术而穿这种服装的,罪当处死!’”于是哀公下号令五天,鲁国没有人敢再穿儒服——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服站在朝门。哀公召他来咨问国事,他从容应对变化无穷。庄子说:“全鲁国只有一个儒士,能叫多吗?”更多推荐:从遛狗,谈道、儒、法三家世间法的关键:位与责如何避免成为脑残粉: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晦明

多谢您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213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