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齐物论浪漫与热烈,思辨与猛药
本文内容整理自三辰书院社群聊天的记录。三辰书院系列社群,可能是全网唯一的能够进行道儒法兵医全面探讨的文化社群。让自己懂点中国文化,很有必要!
关于《齐物论》,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读后感吧。
《齐物论》的文风,和《逍遥游》这种汪洋恣肆的文章有极大不同,充满了思辨色彩,这也使得《齐物论》在阅读体验上不是那么酣畅淋漓。
后世家喻户晓的“朝三暮四”和“庄周梦蝶”都出自《齐物论》
说到朝三暮四,很多人认为这是见异思迁的另一种说法,现代人也往往这样去用
实际上在齐物论里面,这是养猴子的老头跟猴子们商量,早上给你们吃三颗栗子,晚上给你们吃四颗,怎么样?
猴子们异常愤怒。
然后养猴人说,那么早上给四颗栗子,晚上给三颗怎么样?
猴子们都高兴了。
庄子总结为一句话: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这是讲大家陷入“名”的纷乱中不能自救,像猴子那样被那些妄人戏耍而不能自知。
应该说,齐物论是对当时道裂为百,直到“白马非马”、“坚白论”这些异端都能大行其道的反思。
这也是我想说的《齐物论》的第二个要点,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道裂为百不复返,各种学说涌起,大道不行。
庄子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在那个人头翻滚朝不保夕的时代,从王侯到平民都变得短视,只注重眼前利益,这就是庄子说的“小成”。
而大道追求的是长治久安万世太平,是长周期的事情。
所以要想返于道,在论述上,庄子是从大处着手,是从本源着手。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在道的面前,泰山之大都为小,彭祖之寿都算是夭亡。跃入道的层面,才能窥见天地,与万物齐一。
3、庄子对当时社会的反思,是为了返于大道,这并不是一种偏执的追求,而是为了竖立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对万物的追逐,如果不断的穷究差异,是永远也究不完的。
只有回归到一切的本源,道那里,对大道认知透彻,然后再沿着大道分化万物的方向,就可以纵览万物。这就是“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大致意思。
4、论述至大道后,再如何照进现实呢?庄子说: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如果实在要争辩,要遵循这八德: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
这八德,比矛盾论辩证法更加丰富的多。
但庄子讲这个,不是要提出一种理论,针对的还是当时的论辩之风。论辩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偏颇的表现,辩左则失右,论伦则失仪,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同时,庄子也否定了那种看似维度更高的玄谈: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关于当时流行的辩论的缺陷,庄子还引入了一个后世耳熟能详的成语:沉鱼落雁。
人类普遍认可的美人,走到小溪边,鱼看到了赶紧潜游溜走了;溪边栖息的鸟看到了赶紧高飞走了;麋鹿如果见到了立刻跳开。
因为各自利益关系不同,连一个统一的标准都没有,还论辩什么呢?
5、争辩的缘由,无非是争一个利害关系,但是比利害关系更重要的生死都还没弄明白,争什么呢?
这里庄子讲了两个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位美人,是一个小国家的领主的孩子。要远嫁到晋国。嫁过去的时候,这位美人想着自己在家养尊处优的生活,非常不舍,以至于哭湿了衣服。
等她到了大国晋国,看到晋王豪华的宫殿,山珍海味的食物一吃,就开始后悔:自己怎么那么傻还哭。
庄子说: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你怎么知道,死了的人不会后悔当初求生欲那么强呢?
接着庄子讲了第二个故事:有的人做梦的时候喝酒,高兴的不得了,醒来后发现是一场梦,然后哭泣;有的人做梦的时候遇到伤心事哭,醒来后去打猎又高兴的不得了。在梦里的时候,不知道那是梦,在梦里面找人占卜自己刚刚做的梦,醒来后才知道刚才那是梦,不是真的醒。
这里是以梦和醒做喻,讲生死相连,如梦醒相连,本乎一体而已。
对于辩论,终极的解决办法就是: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争辩的双方,以天道相和,跟随不同的变化再去分析。
对于“和之以天倪”,庄子又讲了一个罔两问景的故事。
景是影子,罔两是影子的影子。人因循天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罔两肯定会跟随景而动一样。
罔两去问景,你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这本身就是很搞笑的事情,因为景本身如何,也不是它能决定的。
关于“因之以曼衍”,庄子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梦到自己是蝴蝶,扇动着翅膀非常自如的飞翔,完全不记得自己是庄周。醒了后才发现,妈呀,原来我是庄周不是蝴蝶呀。
这个故事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说万物无非是造物主的产物,就像影子来源于物体一样,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所以庄周可以在梦里认为自己是蝴蝶;一方面是说,庄周和蝴蝶的不同,只是一种物化形式,因之以曼衍即可。
总的来说,《齐物论》所述,并非是讲什么“包容”,讲“众生平等”,这些都是异端邪说。齐物论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在道裂为百,异端横生的时候,发起的追本溯源,以图重兴大道的努力。
庄子齐一的目的,是为了挽回当时思想界的沦落之势,就像一剂猛药,这股“猛劲儿”的表现是,直接将生死划而为一,将人和昆虫划而为一。我们要记住的是,这剂猛药要治的是什么病,针对的是什么症,切不可在当下胡乱去吃,硬生生打着齐物的口号,把自己变成白左圣女。
以上就是个人对《齐物论》的一点读后感。
欢迎加入到三辰书院社群
每天都有中国文化主题相关的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