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庄周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
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人物生平出身宋国周烈王七年(约前年),庄子出生于宋国蒙邑。庄子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前年)。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首先,《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记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庄子一事。楚威王元年(前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齐宣王三年,而威王卒于十一年(前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岁”,则庄子生年应不晚于公元前至公元前年。其次,《庄子》“于魏文侯、武侯皆称谥”,而于惠王“初称其名,又称为王”,则庄子的生年应“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当在惠王初年”,亦即周烈王七年。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庄子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师儒学道周显王七年(前年),庄周师从裘氏学儒。周显王二十年(前年),娶妻钟离氏。周显王二十一年(前年),长子庄遍出生。漆园小吏周显王二十二年(前年),任漆园吏,免除兵役。周显王二十七年(前年),前往商丘上交蒙邑漆税,结识庖丁。周显王三十年(前年),次子庄咸出生。周显王三十一年(前年),辞去漆园吏。潜心研究周显王三十二年(前年),全力经营荆园。周显王三十四年(前年),戴盈前往蒙邑,拜见庄周。周显王三十六年(前年),屈宜臼死于韩国。庄全怀念老友,病重而死,庄子母亲狶韦氏也悲伤而死。庄子护送父母灵柩回楚国。周显王三十七年(前年),晋见楚威王。后离开郢都,返回蒙邑。周显王三十八年(前年),辞楚相不受。周显王三十九年(前年),蔺陶之子蔺且十一岁,拜庄周学道。周显王四十四年(前年),子桑与东门四子前来拜访庄周。周显王四十五年(前年),带着蔺且前往大梁,拜见五十七岁的子华子。惠施担心庄子前来谋取相位,派人搜捕庄子。周显王四十六年(前年),拜见魏惠王,魏惠王放弃伐齐。周显王四十七年(前年),与失去相位的惠施游于濠水之上,作“鱼桥乐”的辩论。周赦王三年(前年),庄子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惠施吊丧。庄子在诸侯混战、争霸天下的社会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著书,潜心研究道学。后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大约去世于周赧王十七年(前年)至二十九年(前年)之间。主要影响哲学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有较高研究价值。天道观念
“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道”是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