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经典庄子的四个小故事,人生的四种境界

发布时间:2021/6/26 12:57:54   点击数:

庄子很喜欢以动物形象寓意哲理。

他将生活的极大智慧,写进了很多故事里。

读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1

北冥之鱼

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它会乘着六月的风,飞去南冥。

可是庄子却说它不自由,一旦没有风,就只能从高空坠落。

站在风口,谁都能飞起来。这样的自由,靠的是外物。

人一旦被物质所捕获,必然会失去纯粹的自我。

陶渊明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人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情愿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

官场再好的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

荣华富贵转眼就成了别人口中的笑谈趣事,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

在庄子的智慧中,不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2

濠梁之鱼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路过濠水的桥上。庄子说:“你看这些儵鱼在下面游得多么快乐。”

惠子却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庄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生活就像一出戏,我们不在别人的曲目里,怎么能知道别人的悲欢。好的快乐从来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眼里的。

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着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要因为有人喊你出门,就放弃读书。浮于表面都是风光,沉下心来自有答案。

也不要因为你的乐趣无用,就放弃它。乐趣的种子,迟早会结出花,让你的生活变得芬芳。

在庄子的智慧中,不为别人的评价所累,是人生的第二层境界。

3

权贵之腐鼠

惠子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惠子很惶恐,以为他是来取代自己。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这鹓雏,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

庄子又对惠子说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在庄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层境界是不乱于人。

你汲汲于求的,可能是别人厌恶的东西。

人生在世,不能被别人挟裹,为了大众的目标去活,你得活出自己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这样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4

无用之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

伐木工人回答说:“这棵树木一点用处都没有,用来做船,船就会沉在水底,用来做房屋的柱子,容易受到虫子的腐蚀,因为它不是一棵成材的树木,所以并不砍伐它,才能有如此之久的寿命。”

听了此话,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树木弯曲,虽不能用,但是却不能妨碍他自由自在的生长。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标准下,有着不同的价值。

有时候看似无用也是用。人不能总是用“利益”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天生万物,各有不同,不单为取悦人而存在。

就像教育孩子,也许有的孩子不能成为顶尖的人才,但是却不妨碍他发展自己的兴趣,他的成长本身就有价值。

在庄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四层境界就是找到自我。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个例,不是每一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所有的幸福都无法复制,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读懂了庄子的四重人生智慧: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找到自我。

身体可以带着镣铐跳舞,心灵要则插上自由的翅膀。

来源

人民论坛网(rmltwz)

资料来源

洞见、儒风大家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庄子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14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