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现实之上巴塔耶与庄子思想的超越性辨析下

发布时间:2021/6/1 13:46:40   点击数:

接上文现实之上

巴塔耶与庄子思想的超越性辨析(上)

二者相异之处

(一)“自然”的概念不同

虽然庄子与巴塔耶都坚持回归自然、释放天性,但是在双方语境中,“自然”的概念并不一致。在巴塔耶的语境中,自然更多是指形而下的自然环境,尤指原始自然环境。他认为天性即为兽性。兽性蕴含在自然万物之中,野生动物与人都具有兽性。将人与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用来保全自身与种群的理性,理性也可以看作为人性。理性越占上风,天性就越被压制。但是天性并不能完全被压制,总有一刻会爆发。所以人类会创造一个“缺口”来释放天性欲望。比如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禁忌之事,祭祀时的杀生,是毫无实用目的的耗费,不但不会被认为是违背道德和禁忌的,相反被赋予神圣意义。这就是巴塔耶的“神圣暴力”的演变,他认为通过特殊缺口释放天性可以达到超越现实世界的神圣世界,心灵得到洗礼,现实世界得到抚慰。

《庄子》中体现的“自然”,更多的是指“道法自然”的自然,即世界本源性规律。庄子提过诸如“真性”、“埴木之性”的概念。顺庄子的思想,其所言“性”应该更多指向遵循宇宙规律而形成的自然属性,因此在庄子语中,“天性”是“天生的特性”而非欲望。庄子将天地宇宙描绘得无边广阔,将人缩得无限渺小,以期看透凡尘,精神随天地而动。他主张清心寡欲、超凡脱俗;参悟天地、心随自然。巴塔耶的“回归自然”则更多地指向欲望层面,以野性的呼唤作为天性的来源,实际上是将人的原始欲望扩大,以期突破长期理性营造的“正常环境”,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洗礼。

(二)超越方式与超越目的不同

巴塔耶的逻辑是从原始自然到世俗理性世界再到神圣世界,神圣世界是在理性世界压抑兽性的条件下,通过兽性的偶然爆发而获得的神圣性的兽性世界。这个世界是由原始世界演化而来,而且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由世俗理性世界中的禁忌演化而来的。由此可知,神圣世界的获得是通过对世俗世界的僭越来实现的,这要求对抗和冲击世俗世界。巴塔耶认为神圣世界来源于人的两次否定。首先是否定兽性而产生人性,但同时也产生了逆向否定,即兽性试图冲击人性的逆反。第一次否定确立了功利主义的世俗世界,第二次否定则是对世俗世界的破坏,由此产生了神圣世界。在神圣世界里,混乱冲毁了理智、非知取代了探索、冲动摧毁了克制。人类真正地迷狂,达到与尼采“酒神世界”十分相似的非个体性世界。尼采眼中的生命力量在巴塔耶处即为兽性,兽性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人性终将会失败。

因此巴塔耶更加重视僭越禁忌后的神圣兽性世界。神圣世界属于本质化世界,与尼采所言的酒神世界类似,都是以作为世界本源的意志为核心并由其派生出的世界。因此,神圣世界可以让人真正地感受到神圣,让人达到生命的本源境界,即“逍遥”的境界。

而庄子所要追求的则是精神上的终极自由,与天地融为一体的自然境界。在此境界中,人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以无为代有为。这实际上是将肉体欲望与精神追求分二,以精神的游弋为重点。因此,面对世俗世界,庄子更多的是回避、不屑的态度,不是如巴塔耶般的直面和僭越。其“逍遥”境界更多的是指精神与天地共游的清新脱俗的意境;巴塔耶的“逍遥”是僭越禁忌后打破个体化的束缚,是一种以暴力色情为手段达到的原始共一的本质化世界。

另一方面,超越目的也各不相同。巴塔耶将神圣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调节。神圣世界与现实世界都不是可持续的世界运行方式,现实世界过分剥削,神圣世界过分挥霍。巴塔耶认为,当前的世界是现实世界结合神圣世界的模式。人们会将神圣世界在某个时刻合法化,例如设立节日、建立赠予规则等,缓解理性世界积存的剥削压力。

庄子则将“道”视为生活方式,这意味着道的世界与现实世界间存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道不是现实世界的补充物,而是现实世界的替代品。所以在巴塔耶处的超越方式(以节日、礼物为主)在庄子这里成为摒弃和“忘”的部分。从此角度来看,庄子思想的批判性更强。

可以看出,庄子与巴塔耶在超越世俗世界的角度有着惊人的一致,甚至有翻译过来相同或相似的概念。后人在理解二人的思想时,势必要辨析相近的概念,才能保证理解的准确性。二人的思想有着强烈的现世对照性,即使在当下,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启发。在行业细分空前成熟、信息资源极度爆炸的今天,心为形役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二人的思想,为人类诗意地栖居提供了方向。

一只屁坨

最多6块钱哦~不要破费(′-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10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