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人与尘世的两两相忘
真正的思想,应该能够照亮人的灵魂,让心处黑暗之人,打开一个无尚光明之门。圣贤与众生一样,也有过疑惑,有过彷徨,疑惑如何度过幽暗的岁月,彷徨如何应对“八苦”的人生,在困顿之时,也曾将希望寄托于生命的奇迹,期盼能够再次偶遇春天,但最终的觉悟是:生命其实没有奇迹。
秦观在《别贾耘老》中说:“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生命本是匆匆,愈是耗费生命去追逐功名利禄的世俗,就愈会感到一种举目无亲的凄冷和孤独,如同置身于空荡的大地,北风吹扬的黄土,更是衬出了生命的荒芜。
华夏文化之中,孟子成就了“孔孟之道”,其如同源远流长的江河,流淌着中庸、严谨、思辨、仁爱与礼仪。而庄子完成的“老庄哲学”,如似一片广阔无垠的湖泊,融汇了空灵、飘逸、豪放、自由与洒脱。庄子上承老聃,下启禅宗,旁通儒学,外连西方,犹如一个多面镜,让人从不同的视角,照见不同的世界和人生。
从庄周梦蝶到《金刚经》的“一切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从魏晋之人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到唐宋之人的“兴尽悲来,盈虚有数”。先圣对人生的感受,便是构筑我们理解生命与世界的价值基础。正如巴洛克时期的文学家讨论的“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一样,这也是对生死无奈、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庄子是一位刚正不阿、胸怀大志、心系苍生的人,却走在清静無为、淡泊名利、修身正己的道路。《庄子》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束缚,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以率性而凸显人格魅力,正因为爱的炽烈,所以才恨的彻底。庄子看到了为官者都为己谋财、戕害他人,若是如此,不如自己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也是庄子对道德败坏的官场,滋生的一种强烈的反弹与觉醒,在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悲愤、无奈与绝望,只能将大志隐藏在鹏鸟之中。所以才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蜩与学鸠又安知鹏鸟之志呢?
《逍遥游》崇尚自由,《齐物论》追求平等,《天下篇》则寻找完善自我的“内圣外王”之道,这都是全人类所追求的美好愿望。所谓“逍遥游”,就是庄子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种“無我、無功、無名”之心,摆脱功名、利禄、权势的束缚,遵从自然的本性,回归“高人不求己,神人不求功,圣人不求名”这种超然物外的自由心灵。
《逍遥游》是人与尘世间的两两相忘,其中的海天运气、鹏鸟鲲鱼、自由不羁……还有那梦幻异彩的“无何有之乡”,豁然间看到了“天地之无限,世间之浩瀚”的异梦空间,它超越了一切生命界限,突破了人间所有阻隔,放下心中全部惆怅,以坦荡之胸怀,去拥抱天地的苍茫。
庄子追求自然万物的平等,是因为人存在于“生物之以息相吹”这种万物相联的自然之中,只有齐物平等,才能与自然万物相伴始终。自然万物中的一切生命,各有其志,各有其性,各有其命,大鹏无贵于学鸠,学鸠亦不羡慕于天池,大小虽殊,然而向往的逍遥却是无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尊重,一种平等。所以,庄子提出生命的一切主宰,其实就是顺从自然的法则。
庄子的自由,犹如佛法中的“自在”,是“菩提非树,明镜非台,本無一物,何来尘埃”的清净自在。这种自在,是“有明”照见的智慧,具有照破一切迷惑、生出一切善法、化解一切苦厄的能力。(“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所以观自在菩萨行至智慧的彼岸,便能“照见五蕴皆空”。《般若心经》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人生的迷惑和烦恼,往往是不明真相所造成,对眼前的事物,看不透,看不明,而智慧不是空洞的,它存在于心,是对一切事物本质的洞察,掌握了事物因果变化后的“看到现在,即知未来”,所以才不会迷惑。病由心生,病由心灭,这才是治病的根本。也只有打破生命现象,超脱生命的现实,才会有“不生不灭之心”出现,庄子追求無我之心,便是佛法中的“不生不灭之心”,也是佛法中般若的智慧。
人生而并不自由,是因受制于自然法则和生存环境的约束。但自由是相对的,所谓的有無相生、生死有命,也就说明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不仅如此,还包含了美与丑、善与恶、动与静、刚与柔、荣与辱、永恒与刹那……。这种相对而生的关系,其实都源于人的价值判断,而这个价值判断,就是一个给予自由的枷锁。所以,要消除一切歧视产生的差别以维护平衡,就需要《齐物》;要消除一切私利的欲望以维护清净,就需要“内圣外王”的修养。
过去,很多人读不懂《庄子》,而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通过科学看到了庄子智慧的光芒。世界的北极是寒冷幽暗的、飞鸟是游鱼进化而来的、让鹏鸟飞翔的不只是翅膀还有空气动力的科学………
大到背若泰山、翼若天云的鹏鸟,小至宇宙的尘埃,万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帮扶,相互独立的。人受制于生活所迫,大鹏之翼受制于风,御风而行的列子受制于时空的限制,即使淡泊荣辱的宋荣子,也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世间绝对的自由,虽然只是幻想,却也是庄子用反衬的方式对黑暗的批判和否定。活在当下,确有太多的无奈,压抑的、扭曲的,而庄子所要寻找的,就是活在当下中而不被异化的方法——即出淤泥而不染的心灵。
牛士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