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文言观止丨集英咀华楚辞middot
宋玉(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又名子渊,战国时鄢城(今湖北宜城市)人,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自他而来。宋玉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之宫,或游于云梦之泽。
本文未必是宋玉所作,但是采用的夸张、比喻等手法与宋玉赋有相似之处。虽为伪作,但文采风流,《文选》《古文观止》《古文评注全集》《古文翼》《骈体文钞》等书都收录了此文,足见其艺术价值不容低估。
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①!”
(楚襄王拿外面的风言风语来问宋玉,本身就有问题,可是,流言的威力确实是不容小觑的。《战国策·魏策二》有“三人成虎”之事,《吕氏春秋》有“穿井得一人”之事;《史记·张仪列传》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汉书·王嘉传》云“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如此看来,楚襄王有此一问也不算无因了。)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韩非子·说难》有云:“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宋玉先言“宽其罪”,是避襄王之逆鳞也。)
“客有歌于郢②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③,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④,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⑤,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⑥,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此段借唱歌为喻,说明“曲高和寡”之理,形象生动,这是从文采角度而言;从音乐史角度而言,这段文字保留下楚国当时的六种乐曲名称,史料价值极高。)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⑦,暴鬐于碣石⑧,暮宿于孟诸⑨。夫尺泽之鲵⑩,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小大之辩”,文字一从《庄子·逍遥游》中来。)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此犹《庄子》所云:“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又如陈涉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集评]
此文,腴之甚,人亦知;炼之甚,人亦知;却是不知其意思之傲倪,神态之闲畅。凡古人文字,最重随事变笔。如此文,固必当以傲倪闲畅出之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五
惟贤知贤,士民口中如何定得人品。楚王之问,自然失当。宋玉所对,意以为不见誉之故,由于不合于俗;而所以不合之故,又由于俗不能知。三喻中不但高自位置,且把一班俗人伎俩见识,尽情骂杀,当不快心!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六
意想平空而来,绝不下一实笔,而骚情雅思,络绎奔赴,固轶群之才也。夫圣人一段,单笔短掉,不说尽,不说明,尤妙。
[清]吴楚材、吴调候《古文竸止》卷四
注释:
①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为什么那么多士民不称誉您呀?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说许多士民在指责你。何,用于句首,与句末的“也”相配合,表示反问或感叹的语气。士民,这里指学道艺或习武勇的人。古代四民之一。众庶,庶民,众民。誉,称誉,赞美。甚,厉害,严重。
②郢(yǐng):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③《下里》《巴人》:楚国的民间歌曲,比较通俗低级。下里,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④《阳阿(ē)》《薤(xiè)露》: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阳阿》,古歌曲名。《薤露》,相传为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的挽歌,出殡时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说人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一瞬即干。
⑤《阳春》《白雪》:楚国高雅的歌曲。
⑥商、羽、徽:五个音级中的三个。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
⑦昆仑:我国西北部的著名大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境内。墟(xū):土丘。
⑧暴:暴露。鬐(qí):鱼脊。碣石(jié):渤海边上的一座山。在今河北昌黎北。
⑨孟诸:古代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⑩尺泽:尺把大的小池。鲵(ní):小鱼。
?瑰(guī)意琦(qí)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赏析:
卓然特立之人,为什么常会招致世俗的讪笑和非议?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南国哲人庄周,当年在《逍遥游》中曾经探讨过它;“风流儒雅”的宋玉,在对楚王的发问时,亦从切身体验,作出了高傲而潇洒的回答。
宋玉“体貌闲丽”,算得上一位“美男子”;才华横溢,更可在屈原之后鹤立鸡群——凭这两条,恐怕已令楚宫的同僚们嫉妒得眼珠翻白。偏生他又不肯俯仰流俗,常要对时弊、世态说三道四。其辞锋之尖刻,不仅令“登徒子”之辈羞得发窘,有时简直使楚襄王都下不了台。这样的人不被众庶误解,那才怪哩!所以在当时,就有不少人说他坏话,以致连楚王也惊异于“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了。
宋玉的回答很妙。他没有否认人们的“不誉”,相反以“唯、然、有之”三语连声应承——如此坦然地面对众庶的非议,颇出乎读者之意料。而这正显示了宋玉的磊落、潇洒处。接着便是被后世评论家赞为“平空而来”“络绎奔赴”的两则奇喻。一则是“歌、和”之喻。文中从“郢中”歌唱家所歌曲调的通俗渐趋高雅,说到“属而和者”的由“数千人”急剧降为“数人”,揭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启示。这里,宋玉显然是自比能亢声而歌“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高调者,而将众庶视为只能附和“《下里》《巴人》”的低能儿——两者的才调本有天壤之别,又怎能企望众人与他同一声气呢?
倘若只是才调不同,倒也罢了。导致人们互不理解的,还有襟怀和志向上的巨大差异。这便引出了宋玉的第二则“鸟、鱼”之喻。这一取譬,全从《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化而为鸟”的神奇寓言化出,不仅思致绮丽,而且笔势夭矫,极富映衬、宕跌之美:状凤凰之高举,则从“九千里”云天,展现其击空翱翔的舒展雄姿;画鲲鱼之遨游,更在西起昆仑、东至碣石(海畔山名)、孟诸(古代大泽)的滔浪万里中,描摹其“暴鬐”直下的伟美巨影。如此雄奇的景象,不正是对高远、壮阔的生活境界的热情赞美么?它表现的是一种多么富于生气的搏云击浪的追求和快乐!由此俯看迷恋于低矮“蕃篱”的小小鷃鸟、混迹于巴掌般泥潭的微细之鲵,其生活境界又显得何其卑琐而可怜!你又怎能与它们一起“料天地之高”“量江海之大”?
以上设喻,似乎均未对楚王之问正面作答;而且思绪滔滔,大有奔腾飞泻而不可收之势。然而,正当读者为凤鷃、鲲鲵的奇异对照惊嗟不已之际,宋玉突然翻转了笔锋:“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只此一语,便将上文滚滚奔泻的譬喻之澜挽折而回,并挟带着怫郁直上的无限气势,对众庶的非议发出冷峻反诘:“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真是“单笔短掉(转),不说尽、不说明”,于沸浪逆折中一声断问,戛然而止,这结尾收得多妙!
将世俗之人斥之为鷃、鲵,而视自身为凤、鲲一样的“圣人”,这高傲的答复,很可能被惯于“谦逊”的君子们斥之为“狂妄”,然而,宋玉的回答恰恰深刻地触及了社会人生中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人们的生活追求和道德境界,确实存在着卑俗、高尚之分,狭隘、壮美之别。某些人之所以受到舆论的指摘,并不是犯了什么过失,而是由于他们的“瑰意琦行”,远远超出了传统习俗的狭隘眼界。人们之指摘他们,倒也并非全在于妒忌(这当然不足为训);在许多场合,往往还是出于对陈规陋习的“真诚”信念——这就尤其令人心寒!
因此,墨子那样“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卓然之行,常被误解为“沽名钓誉”;屈原那样不与污浊同流的高洁情操,亦被贬斥为“露才扬己”。站在潮流前头的人们,总不免有一种苦恼的孤独感,因为他们不仅常须“孤身鏖战”,还须花费许多精力,摆脱世俗非议的羁绊——在后一方面,他们往往极难取胜。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一读《对楚王问》,你不仅会惊异于它的行文和辞采,更要佩服宋玉那不为俗议所屈、磊落潇洒的“高傲”了——激流勇进的开拓者,又何须为世俗的非议苦恼?佛罗伦萨大诗人的一句著名格言就是:“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
(潘啸龙)
创新题
以下材料是成语“三人成虎”的由来,结合《对楚王问》阅读这则材料,体会楚襄王为何会问宋玉这样一个问题,试着阐述流言的危害。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题要点:“三人成虎”使得流言“从无到有”,“道听途说”使得流言愈演愈烈,“众口铄金”使得危害越来越大。三人成众,众人的支持可以移山填海;千夫所指,众人的指责可以积毁销骨。流言流传得越广,它的危害也越大。
参考译文: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难道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吗?为什么广大士民都说您不好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不错,有这么回事。但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
“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百人;后来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杂以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都城里聚拢来跟着唱的不过数人而已。这说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
“故此,鸟中有凤凰而鱼中有大鲲。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青天,在高渺的天空展翅翱翔;而那跳跃于篱笆之间的鷃雀,哪能和凤凰同样衡量天地的高大呢?鲲鱼早上从昆仑大山出发,在碣石晒背曝鳍,晚上在孟诸大泽投宿;那处于小小池塘之中的鱼儿,怎能与大鲲一样测知江海的浩瀚呢?
“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啊,在‘士’中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高洁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行,超世独立,而那些世上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毕光荫/责编:杨衢
审校:孙梦霞/美编:关颖
往期精选
经亦求精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尚书·汤誓》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尚书·梓材》
……
史海探珠
文言观止
史海探珠——《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言观止
史海探珠——《史记·封禅书》
……
子学遗珍
文言观止丨子学遗珍——《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文言观止丨子学遗珍——子路的形象
……
集英咀华
文言观止
集英咀华——《楚辞·渔父》
……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编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