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解密庄子逍遥游中的十四个譬喻
这是本平台推送的第篇原创文字
与庄子同行!与智者同行!
___庄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
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__十四个譬喻
鲲鹏喻
船水喻
蝉鸠喻
菌蟀神树喻
商汤问棘喻
宋荣子迷之微笑喻
列子御风喻
尧让天下于许由喻
三隐士及姑射神人喻
宋人贩帽喻
尧入姑射求道喻
不龟手喻
大瓠喻
臭椿喻
No.1
鲲鹏喻
摘录
隐含二层意思:
1)以比喻的方式,描绘天地自然的变化。
自然的力量和功用是如此的强大,相比自然、人是多么的渺小。
得出结论:人应该随顺自然。
2)天地自然的变化,也是因循大道的表现。
变化是表相,大道是根本。
不同的表相,是不同力用的呈现。与道相应的得道之士,有不同层次的大力用。
如《大宗师》言: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得道的豨韦氏能掌控天地。
由此,进一步开演,可知天地变化是得道境界的表述。
得出结论:
人应该因循大道,与道相应。
No.2
舟水喻
摘录
通过积水的厚薄,能承担不同大小的“舟”,来比喻力用的大小跟积累有关。
得出结论:
像“鲲鹏”这样的自然现象,是大力用的表现;
修道的人唯有通过不断积累,才能与道相应、获得大力用。
No.3
蝉鸠喻
摘录
以蝉和学鸠的对话,引出二层含义:
1)蝉和学鸠有自知之明
了知自己的能力所在(勉强飞到榆树的枝头,飞不上去最多就掉到地上);
2)眼睛向外,有内外分别
虽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但仍好奇鲲鹏飞那么高、那么远要去干什么。
得出结论:
先天的智慧有大小之分,安于天命,自得其所。
眼睛向内看,真正的“观”不是向外看,是内观,观自心、知自性。
No.4
菌蟀神树喻
摘录
以一日生灭的朝菌、以一年内生灭的蟪蛄,说明有一类众生是天生的寿命短。
以五百年发一次芽、五百年落一次叶的冥灵树,八千年抽一次新叶、八千年落一次叶的大椿树,说明有一类众生是天生的寿命长。
得出结论:
天命有长短之分,顺于天命,各得所安。
No.5
商汤问棘喻
摘录
隐含五层意思:
1)引出“上下四方有极?”的疑问
棘的回答“无极之外还是无极”,描绘了无穷无尽的变化和幻相,即大道的属性之一:变化无穷。
2)引出“鲲鹏”
点明文首的“鲲鹏”故事的来源,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万物的枯荣,即大道的属性之一:妙用融通
3)引出斥鴳
说明先天的智慧(即“根性”)有大有小,要有自知之名,内守自性。
4)通过棘对大道所呈现的万象的表述,说明棘对大道的认知境界之高。
5)通过庄子文首对“鲲鹏”的借用,映射出庄子对棘的认可,也说明庄子对大道的认知境界之高。
得出结论:
大道的相状:变化无穷
大道的功用:妙用融通
众生的智慧:根性不一
小有小用,大有大用。
小、大的定义不是为了相互比较、相互争论,而是自我认知、自得其所。
棘和庄子对大道的认知境界:高!
“至人、真人、圣人……”,庄子达到了哪个境界,待后续分解。
No.6
宋钘犹笑喻
摘录
以宋荣子为例,宋荣子已经达到了不被外物影响束缚的境界。但是,他还有未曾达到的境界,仍需继续修道积累。
为了引出论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得出结论:
宋荣子不被世间名利束缚,已达到“圣人无名”境界。
No.7
列子御风喻
摘录
以列子为例,列子已经达到了不被功业福德影响束缚、且能乘风飞行的境界。但是,还有未曾达到的境界,仍需继续修道积累。
为了引出论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得出结论:
列子不被功业福德束缚,已达到“神人无功”境界。
并描绘了最高的至人所达到的境界:
能够顺应天地的运行、驾御六气的变化,自在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
读.庄子
__佛经中有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解。
再读庄子,与智者同行。
——一苇
逍遥游(1)庄子借鲲鹏隐喻自己的志向高远么?绝不是!与庄子同行逍遥游(2)庄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圣人都啥样?
与庄子同行逍遥游(3)庄子和他的朋友惠子:都是大葫芦惹的祸!
与庄子同行解密《庄子》
为什么《庄子》以“逍遥游”开篇?以“鲲鹏”开头?......先秦时期的气象观察报告(01)
庄子讲故事“WhoareYou”你是哪个?(02)
庄子讲故事
Tips
_本文由”南无佛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