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文言文专项复习小石潭记庄子与惠子
一、教研会商
初三语文老师根据复习进度,经过会商决定将《小石潭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进行整合学习。在会商的过程中,初三老师们献计献策,共同寻找这两篇文章的整合点。在会商的过程中,郑红艳老师提出这两篇中都提到了“乐”,但是“乐”有所不同,一个是真正的快乐,一个是暂时的快乐。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点醒梦中人。郑红艳老师提出这个点之后,大家找到了这两篇文章的整合点,都非常地兴奋,于是开始讨论上课的流程。老师们各抒己见,最终确定了上课的大致流程:解读课标—解读中考—解读学习目标—背诵记忆—梳理重要知识点—展示分享—点拨提升“乐”—链接中考题。
小石潭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有了大致的方向之后,我作为主备人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决定将背诵拿到早读进行,课上以梳理和练习为主。这个决定老师们也都非常赞同。经过反复会商,最终确定梳理两类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虚词(以、为、之)。
二、六轮磨课
在初三年级确定了流程之后,进行了初中语文组大教研会商。首先主备人李冰洁老师进行说课,随后张国美老师、刘树利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备人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在会后进行了修改。
会商结束后刘雪英老师作为骨干教师上课,全体语文老师听课,课后初三语文老师又进行了教研会商,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解决的是课堂的容量太大,学生完成的比较吃力的问题和中考题选择不够典型的问题。
经过会商,主备人对学习设计又进行了精简。之后进行了一次试讲,邀请初三语文老师听课。听课之后再会商打磨课堂细节。
年4月14日周二上午第一节,李冰洁老师进行线上教学,全体语文老师听课,同时邀请了县教研员张丽华老师和初中部滕玉香校长听课。
课堂结束后,紧接着进行了大教研会商,首先是李冰洁老师进行课堂说课,同时也展示了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和中考题研究报告。展示了初中语文组的教研成果。
接下来是初一初二初三的语文备课组长张国美老师、刘萍老师、刘雪英老师分别对李冰洁老师的课堂进行评课。他们都非常肯定李冰洁老师上的这节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不管是在课前的资料准备上还是线上学习以及课堂的流程上面都非常的好。但也提出了几点不足:
1.在进行点拨时一定要点拨清晰,分析透彻。
2.要学会倾听和等待。
3.中考复习要有序进行,对中考的引入要有合适的位置。
4.梳理构建的时间可以相应的缩短,能留出充足的时间做中考题。
随后张丽华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肯定了这堂课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考复习的八点建议:
1.要有课标意识和中考意识。课标的呈现更多的是呈现在备课上面,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进行解读,日常的课堂减少对课标的解读,以训练为主。
2.复习课要有专题意识。要学会前勾后连,对一个方面的内容,讲深讲透。
3.知识的落实要重视。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看能否读懂课外文言文,能不能在自读时读懂文章,进而分析文章。
4.要注重一课一得,学会迁移运用。结合所学内容,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准备一篇中考文言文,限时10分钟,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帮助孩子们养成快读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5.要有分析意识。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耐心倾听中发现漏洞,及时分析。一定要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
6.学会语言的运用。《小石潭记》语言非常优美,要学会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7.有教材意识,有教材分析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的能力。回归课本,参照课下注释、课后推荐的材料以及课后习题分析文章,更好地理解文章。
8.要有规划意识。怎样复习,要学会统筹规划,将要复习的知识做好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滕玉香校长也参与到初中语文听评课活动中,为语文学科做细致指导,指出了语文学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落实张丽华老师的提议。
2.初三复习必须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学习分几个课时,每个课时做什么都要有具体的计划。
3.要注重文言文整合后能力的提升,找准学生的提升点。
4.课标意识要强,课标的解读要透彻。
5.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效果,做好阅读课程的研究。
6.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渗透在日常的学习中。
最后,张国美老师和刘树利主任对整个的课堂和教研会商进行了总结:
1.要进行考点的研究,每个试题中的要点和答案的评分机制都要研究透彻。
2.要精准把握中考的方向。
3.实行六条线:并进早读、课前演讲、海量阅读、书法、写作、自主学习。
经过集体的评课,初三语文组针对上课中的不足又进行了小会商,之后全体老师上课,整个的课堂非常的流畅,学生们收获很大。
三、上课流程
初三语文组李冰洁老师进行了线上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复习构建课。
这堂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和教研会商。在上课之前,李老师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认真研究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日夜的研究,次次的试讲,天天的会商,在初中语文组共同的努力之下,呈现了别开生面的一堂课。
李冰洁老师组织课堂
(一)课前演讲
在教师组织好课堂之后,张岩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课前演讲《山川异域,日月同天》。
张岩同学课前演讲
她的声音时而铿锵时而柔软,伴着缓缓的乐声辗转。优美的语句,大方的姿态,不急不慢侃侃而谈。时而紧蹙双眉,时而高举双手,情感融入声音慢慢流入心田。让老师和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疫情之下那种温情,更加相信冬日里的暖阳,春天的微风,终会吹散阴霾。同学们被张岩同学的演讲深深地吸引,都在专注倾听,决心立青春之志,用努力学习为疫情助力。
同学们认真倾听
(二)课前检查
随机抽查两位同学早读文言文背诵情况。
(三)课标解读、中考分析
接下来李冰洁老师从学习目标、课标解读和中考题的分析导入这节课。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把握中考的方向。明确这一节课的复习重点。
1.导入
文言文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研究却不能停止,我们今天结合《小石潭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两篇文章,构建一下中考文言文体系,中考将近,我们现在就要时刻面向中考,直击中考,从中考中来回到中考中去。
2.课标解读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学习目标
(1)准确背诵《小石潭记》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两篇文章,能借助课下注释,准确翻译全文。
(2)自主梳理典型文言现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构建文言知识能力体系。
(3)查阅柳宗元和庄子的资料,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4.中考方向
7
填空
名句默写:直接性默写3+理解性默写2
五选四3文言(3)+3诗(4)+2词(3)
文言:《孟子》《出师表》《礼记》
诗:《南安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词:《定风波》《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名句默写是历年必考题,考查文言文和诗歌中的名句和易错的句子,所占分值6-10分。
7
填空
五选四3文言(3)+3诗(4)+2词(3)
文言:《论语·学而》《岳阳楼记》《出师表》
诗:《春望》《琵琶行》《行路难》
词:《虞美人》《水调歌头》
7
填空
五选四3文言(4)+4诗(5)+1词(2)
文言:《论语·子罕》《左传·庄公十年》《桃花源记》
诗:《雁门太守行》《大风歌》《从军行》《登飞来峰》
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5-18
1填空
2选择
3、4简答
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新唐书·列传》
1.实词:庐、会
2.虚词(课内外对比):乃、乎、之、矣
3.翻译:得、宾语前置句、若、知情之至(重点字词的解释+语言的连贯表达)
4.人物品质:概括分析能力
以课内为主,向课外迁移,多为课内外对比阅读。内容上涉及古人的道德品质、人生修养等,除了考查基础之外,更注重对内容、写法、情感的理解分析。
文言文选材上: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
廉洁、廉政、公正不阿、为民……
常考虚词:
之、以、为、于、而、其、乃、乎、矣、则
14-17
课外文言文《韩诗外传·颜渊论御马》
1.实词:乡(通假字)、工、策
2.虚词(课内外对比):以、而、之、其
3.翻译:俄而、厩人(课下注释)、穷、下、宾语前置句
4.思想内涵:说明了什么道理
14-17
课外文言文《茗柯文三篇》张惠言:
1.实词:造、劳、相与
2.虚词(课内外对比):为、以、之、于
3.翻译:良、所以、以、妄取、宾语前置句
4.人物品质:结合全文分析
通过汇总我们发现,中考文言文的考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名句,一个是课外文言文(或课内外对比阅读)这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名句的默写以及文言文中的考查点:实词、虚词、翻译、思想内涵及人物品质。实词我们需要在日常多做积累,考查的较多的是一些一词多义和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虚词重点考查之、以、为、于、而、其、乃、乎、矣、则等,也需要我们在每一堂课的学习中,逐步完善文言体系。
(四)自主梳理
李老师为同学们明确了复习的重点,指明了复习的方向。随后同学们便从文言的基础出发,进行了自己的文言梳理,梳理的重点是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虚词中的“以和为”。同学们能够勾连所学知识,将复习过的文章中的文言现象进行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构建得非常认真、细致。
同学们认真梳理
同学们构建的知识体系
(五)展示分享
同学们自主展示自己梳理构建的知识体系,其他的同学都在竖耳倾听,认真做笔记。梳理的不恰当的地方,同学们积极进行质疑、补充,老师也进行了点拨,指导同学们分类整理,红黑笔色交错,细心的批注,笔记整理逐渐丰富。
同学们认真倾听,记笔记
(六)课堂提问
同学们整理好笔记之后,李冰洁老师对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一个检测,名句默写和文言翻译,检查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课堂提问
(七)点拨提升
文言文中除了基础,人物品质和思想内涵同样重要。于是老师带领着同学们探究两个文章中思想内涵的不同。从“乐”出发,找到了柳宗元和庄子“乐”的不同。
庄子:超然物外的“物我合一”,是精神的放松,是真正的快乐。
柳宗元:是看到美好的景物,暂时忘却了烦恼,寄情山水。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快乐。
而我们也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践行学子八大素养,注重自己的精神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一个有素养,有境界的人!
(八)当堂训练
这堂课的最后,老师带领着同学们做了一道与今天所学的文言现象密切相关的中考题,让同学们从典题出发,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中考的考查方向。
当堂训练
(九)课堂总结
在这堂课的总结中,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烦躁情绪,可以像柳宗元那样将内心的苦闷之情寄托于外物之上,摆脱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希望大家能像庄子一样超然物外,获得真正的快乐。
四、个人感悟
伴随着春姑娘的步伐,青青的小草伸个懒腰破土而出,吹拂绿叶的风变得格外温柔,拂过绿叶脸颊,悄悄划过姑娘的发梢。风恬日暖荡春光,春天是绿色,是生机,也是希望。春有勃勃生命,春有满怀希望,春有激情澎湃,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耕种学习之种之季,是奋发向上之季。
年4月14日周二,又是一个疫情之下居家学习的日子。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昌乐二中初中语文组县研讨课暨创新展示课拉开了帷幕。在上课之前,我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认真研究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日夜的研究,次次的试讲,天天的会商,在初中语文组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复习课。整堂课老师悉心指导,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满载知识而归。
这一堂课所学的两篇文章《小石潭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我们一轮复习中仅剩的两篇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找不到这两篇文章的整合点,后来在备课组会商中,发现这两篇都有“乐”的体现,但是这个“乐”的含义却截然不同,于是就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呈现了这样的一堂课。
课前的准备是很漫长的,因为不能耽误日常的教学和工作,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拿到晚上进行。夜深人静之时,也是心最静的时候,更适合静心思考。于是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准备材料。整体思路出来之后,基本没有大的改动,但在梳理的点上,总觉得不尽人意。于是把先前的材料全部放弃,重新整合材料。最后呈现的材料就比较简洁也很清晰了,学生们在阅读和使用上都很方便。
因为准备的很充分,又是网上授课,所以在课堂的展示上就没有紧张,也没有无所适从的感受,整堂课游刃有余,非常的从容。
课前演讲的同学是学校“青春为疫情助力”优秀征文的获奖者,也是借着这个机会,让她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优秀的征文,供学生们学习,老师们欣赏。张岩同学整个人的素养很高,姿态大方,声音悦耳,文字优美,成功吸引了同学们和老师们。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有提到张岩同学的课前演讲,让我也觉得无比的骄傲。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流走,从来没有觉得一堂课会过得这么快,可能是因为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才觉得这一堂课特别的充实,时间也过得很快吧。课堂结束后,我第一感觉就是课堂时间的还是没有把控好,留给同学们梳理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导致最后中考题只完成了基础部分,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如果这堂课能在紧凑一些,压缩出10分钟,完成中考题,再进行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想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
针对老师们的点评我也做了详细的记录,我会更加深入地研究课程、教材、中考题等,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尽快成长起来。我也会将我擅长的思维导图的制作、软件的使用等我已经研究透彻的工作,积极与其他老师分享,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省时又高效。
非常感谢备课组长和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也很感谢张丽华老师提出的建议。我会细致研究,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相信我的课堂会越来越好。
春风一丝,暖阳一缕,甘霖一场,唤起了勃勃生机;柳抽新芽,嫩草展绿,不觉间冬已去,春已至。让我们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在教研会商当中,认真研究,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春风不燥,花开正好,越努力越幸运!
备课设计
-潍坊中考研究报告
中考“一核四层四翼”
文言文“一核四层四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