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常艳红专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发布时间:2020/8/25 15:31:14   点击数:

教师作品

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文/常艳红

教材分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庄子与惠子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两人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两个好朋友完全不同的认知态度。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文言词汇有一定的积累,但创造性思维不足。可通过反复朗读,资料助读、情景再现、辩论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词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在“人知鱼乐否”这场争辩的妙不可言。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能够准确翻译并诵读全文。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截然不同认知态度。

3.通过学习本文,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教学重难点: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

二、知人论世:

1.庄子简介

2.同学补充

三、品读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个别展示要求:准确流畅

3.分角色朗读分析感情变化

4.重点解词

固:安:

从容:既已:

云者:

5.重点句子翻译:

①“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④“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⑤“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四、辩读:

1.章子和惠子争辩的问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明确:惠子坚信庄子是不知道鱼的快乐的,他的依据是什么?惠子的意思是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为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他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像不像你们做的几何证明题,一组组严谨的因为和所以。层层推理,讲究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的快乐?

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从故事讲述者上午角度出发,也是庄子赢了。庄子结辩之后,惠子没有再说话。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逻辑判断。

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

4.出游的不止小白鱼,他俩也在出游,你觉得他们出游的心情怎么样?会有不同吗?

物我合一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4.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五、研读

1.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解读:写楚王派大夫请庄子出仕。庄子拒绝出仕。通过对庄子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刻画庄子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表现出其机敏善辩,超凡脱俗,珍爱生命,珍爱自由,不为名利所动,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

2.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解读: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六、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常艳红,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王芳初中语文工作坊成员。曾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发表多篇,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

编辑:刘艳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829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