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人生真正的价值,从接受现状开始
庄子:接受自己不想接受的人生,是对人生最好的珍重。
人生最大的痛苦并不是痛苦本身,而是因为你不愿意接受痛苦的存在,过度抗拒现状所带来的又一层痛苦。
就好像我们对待平凡的态度,小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英雄梦,一个武侠梦,希望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但是长大之后,梦醒之时才知道,曾经的臆想是多么天真。
这时候我们需要经历一个心理转变的过程,那就是:接受平凡。
当我们被迫接受一种自己不喜欢的人生状态时,这种感觉一定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想要接受自己讨厌的样子。
但是此时的不愿接受,便形成了对于平凡的抗拒,这种状态下的痛苦一定远远的大于“平凡”本身的痛苦,这给自己的平凡人生,又戴上一层痛苦的枷锁。
但是,一个人的成熟就是从接受平凡开始的,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生,也需要在接受平凡之后才能塑造,根源在于两点:
01:接受不愿看到的一切,首先去除的就是因为内心抗拒而产生的痛苦。
02:其次,在你接受了人生的所有状态时,才谈得上改变。
因为你不愿意接受,只是一种惧怕和逃避,这给你的现状人生不能带来任何的影响和改变,先学会接受和顺应,了解了平凡生活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规律,才谈得上改变这种生活。
举一个例子,我们将自己厌恶的灾难和不愿看到的生活比作一个对手,你只有了解对手,接受对手的存在,才能打败对手,如果只是一味的惧怕和逃避,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
庄子的这句话来自于一段对话之中:
中山公子牟对瞻子说:“虽然身居民间,心里却想着朝廷的荣华富贵,怎么办呢?”
瞻子就说:“重生,重生就是轻利。”
中山公子牟说:“我虽然知道,但不能控制自己。”
瞻子说:“不能超越自我,就顺从自我,神不会厌恶吗?不能控制自己而硬要那样去做,这就是双重的损伤,受双重损伤的人,就不能长寿了。”
魏牟,就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公子,他隐居山间,要比平民困难的多,虽然没有达到道的境界,但可以说有这种意念了。
公子牟有贪图荣华富贵的念头,他知道这种念头不好,但是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而瞻子则说:“不能控制自己,而硬要那样去做,这是双重的损伤,这样的人不能长寿。”
人生最大的痛苦,并不是灾难本身所带来的,而是自己接受不了灾难的状态而带来的。
正如公子牟一样,他的痛苦不仅是因为自己得不到荣华富贵,而且还是因为自己想要去除欲望,但又不能去除而带来的。
对于人生,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接受所有灾难和欲望的存在。
七情六欲属于人性的本源情感,包括欲望和痛苦的情感体验,这些状态都是正常存在的,不管我们的内心存在欲望,还是因为一些事情而产生了痛苦,都不要抗拒这些状态的出现。
接受欲望,接受因为事情产生的痛苦感受,在接受的那一刻,才谈得上超越,否则越是抗拒,越会带来双重的损伤,这对人生是极其负面的。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有一些本该长寿的人,却最终走向早亡,就是因为他接受不了人生的某些状态的存在,内心抗拒而造成的。
不管是平凡的人生,还是你不想看到的痛苦,又或者你对于名利贪图名利的欲望等等,所有情感的存在都是正常的,因为这都是人性。
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抗拒所有人性带来的事物,而是先接受和顺应这种情感的存在,并且让它们合理的在人生中生存,给它们也留有一席之地。
当自己接受了所有负面的人生状态以及负面情感存在的同时,才能避免人生情绪带来的二次伤害,这种智慧便能避免人生的二次痛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