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天地九ldquo将闾葂见

发布时间:2020/7/23 15:59:24   点击数:
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本篇简单说说“将闾葂见季彻”和“子贡见灌溉老人”这则故事。《庄子》和《韩非子》内部都有很多故事。其中《庄子》内部的很多故事,庄周到底要表达什么思想呢?我们未必能正确把握。《庄子》内部的故事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误解了故事也就会曲解本书的思想精髓。

《庄子》天地原文:将闾葂见季彻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将往投迹者众。”将闾葂覤覤然惊曰:“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点评:本段大体意思是说:季彻认为将闾葂说的“治国理政选拔公忠之人作为榜样”是螳臂挡车一样,必定不可胜任。如何理解这个思想呢?《庄子》这段话是反对儒家的“人为树立道德楷模”思想。《庄子》反对儒家侧重哪些侧面呢?

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有哪些本质差异呢?主要是学习对象不同。道家的学习榜样是天地自然大道,主旨是遵循天地自然规律及学习天地规律特征。儒家的学习对象侧重是人,树立道德榜样让人们模仿效法。

它们大方向是都没问题,但是道家的学习对象看不见、摸不到、听不见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难点在于大多数人理解不了。儒家的学习对象是人,问题在于人会变的,任何人都不能十全十美,这样就会被奸诈之徒利用。奸诈之徒可以把自己伪装啊。

道家文化《庄子》认为,天地自然是天地万物的榜样,天地大道拥有大德、大仁、大义,因此天地自然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它公平公正、大公无私、至虚至静、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它大器免成、大智若愚、大辩若讷、无为又无不为;它对万物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家文化(《道德经》和《庄子》)认为儒家不可理喻,这种天地大德不去学习,却去学习人为的小仁小义。

治国理政选拔恭敬简朴、公平忠诚的人本身没有错,但是把他作为榜样却不应该。首先,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忠诚于民这是职责和义务,居其位谋其政,否则要管理者干什么呢?为什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说成道德高尚呢?其次,把人作为榜样容易滋生虚伪奸诈,容易导致人们追求虚仁假义,进而导致人们为名所累。

在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推行仁义,树立人为道德榜样会让奸诈之徒、虚伪之徒、能言善辩之徒钻国家制度的空子。虚伪奸诈之人耍耍嘴皮子就能获得荣华富贵,奸诈之徒获益,老实人吃亏,谁还会从事艰苦的劳作呢?这就像季彻所说“把公忠之人作为榜样,就像高大的景观,必然招致身怀贼心和趋名好利之徒前来。

天下不失道,何必追求德?鱼儿相忘于江湖,何必相濡以沫?人人不失自然真性,人人淳朴善良,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何必树立人为树立道德榜样?当然这里是侧重社会管理哲学,属于战略层面。在具体的执行战术层面,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榜样引导的。

《庄子》天地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傦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佚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点评:这段话让人误解很深,很多人为什么误解灌溉老人呢?主要还是没有理解《庄子》的说话对象。《庄子》是说的是社会管理哲学,针对的是管理者和管理方法,不是针对的自然科学,因此和“拒绝社会进步”哪有半毛钱关系。

本篇是以物喻道,有机械的人必定有机械之事,有机械之事的人必定有技巧之心,人人苦于钻研,提高生产力何错之有啊?关键这里《庄子》说的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管理哲学,意义就恰恰相反了。

《道德经》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在治国理政层面,效法天地自然,学习天地大道。学习天地规律那种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尽职尽责、大仁大义的高贵品质是唯一正确的做法,何必学习其他的小仁小义呢?就如孔子吧,为名所累,用博学来比拟圣人,依靠自夸来超出世人,自颂学说卖弄名声,在文化教育侧面没问题,用来治国理政必然导致天下大乱。

历史不会说谎,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人毕竟是会变化的,人为树立道德楷模,会助长人的有机之心,奸诈之徒为了名、利可以伪装成圣者。这就像季彻所说“把公忠之人作为榜样,就像高大的景观,必然招致身怀贼心和趋名好利之徒前来。

注:原创不易,认为有道理,就点亮右下角“再看”。

上一篇

巍峨的远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80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