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整本书阅读发现成语的文化意义以庄子
发现成语的文化意义
——以《庄子·齐物论》为例
大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庄子》中成语数量惊人,有关资料显示源自《庄子》,字典可查的四字结构成语约个,而网上搜索更是达四百之多。这些数量惊人的成语呈现出旺盛的语言生命力,即使当下使用的频率也超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构成成语的词句和凝结在成语中的故事,伴随着历史语境的演变,在语言形式、语法结构、感情色彩与词语意义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对《齐物论》中成语本来意义的追本溯源,探寻成语的文化意义,寻找这些成语古今词义变化形成的原因,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了解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师生共同探讨理解成语的方法。1.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庄子》中的常见成语,通过了解成语的出处,分析成语的结构,弄清成语中的关键词,探寻成语意义演变的规律,更好地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2.指导学生使用批注法读《庄子》,圈画出作品中的成语,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1.读名著,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找到相应成语的出处,了解作品中成语的由来,查成语字典;
2.学习理解的成语的方法,分析成语结构,把握关键字词,了解成语的现代意义,探究成语意思的演变的方式;
3.合作交流分享,团结协作进行资料整合;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
一、自学积累,成果展示
你发现《齐物论》一篇中有哪些成语?请用以下形式进行分享。序号成语原文原文含义现代意义示例:序号成语原文原文含义现代意义1嗒然若丧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肌体放松,失去神智,离形去智,精神超脱身体达到忘我境界。形容懊丧的神情。二、根据结构,进行归类
结构类型成语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后补结构主谓结构三、追本溯源
找出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变化的成语,结合原文,分析这些成语体现的庄子思想,其意义是如何变化的。例1:朝三暮四
源于“狙公赋茅”的寓言故事:猕猴无论获得哪一种分配方式,其所得食物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猕猴却会因为分配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喜与怒的差异。《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阐述一种人生哲理,本义是强调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其实是一样的。而在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人们通过比喻的方式,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例2:恢诡谲怪
原文中“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庄子》通过这个成语来说明各种事态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现代汉语中意思和原文较为相近,形容离奇怪异。引导学生定期定篇进行梳理整理,开展班级读书笔记展,或者原著阅读批注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庄子》,战国·庄周王丽岩注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高中名著解读的N种视角》江苏凤凰出版社3.《庄子浅说》陈鼓应注《中华书局》4.《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中华书局》袁圆名师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