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十二

发布时间:2021/5/29 22:08:17   点击数:

作品:濠梁之想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34cm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画家说画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庄子与惠子刚刚小酌完毕,老哥俩意态微醺,聊性正浓,于是移步于濠梁之上,见水中鯈鱼出游从容,两人取势生发,谈笑间引发出一段濠梁之辩,更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濠梁之想。

其实不要说鳞潜羽翔之类,即使身边亲近之人的喜怒哀乐我们也未必能及时知晓,感同身受。庄子与惠子不过凭个人主观感受借游鱼从容之态,快意人生相互打趣罢了,此处的鱼之乐,谁又能说不是余(余,古文通我)之乐呢。人生难得一知己,最为难得的是,我们今天看庄子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可是他在当时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惠子即惠施就不同了,在战国时期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做过魏国的宰相。就是这样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偏偏就能找到兴趣点,而且相互之间能够产生一种知己难遇,惺惺相惜的情感。通篇读过《庄子》的就知道,庄子与惠子的对话片段可谓精彩不断,他们各自站在正方和反方的立场上,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篇章。

人与人只有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情况下,才能在对方面前心无挂碍,直抒胸臆,见性尽意,全无遮挡;也才能在漫长的人生路程中从始至终如管鲍之交而莫逆不分,似伯牙子期而高山流水。庄子和惠子的感情之深在《庄子.杂篇》一文中有所记载: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庄子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自先生去世后,我再也找不到对手了,更找不到知音了。大家看,惠子去世了,庄子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朋友,更是一位知己,而且是一生当中唯一的知己。此时的庄子是不是有一种知音难觅,黯然孤独的感觉?

两千多年前的两个人生智者,在苍茫混沌,世事无常的人海中相遇相知,相互激发出无数智慧的浪花,他们交相辉映,相互成就,共同丰富了道家思想,又是何其的幸运啊。所以说庄子和惠子这种内心的快乐,恐怕只有“余”能知晓,且不足为外人道,更难以让他人明了吧!

感佩庄惠情谊,附记小诗一首:

难得人生知己,

庄惠两端一体;

遥想濠梁之后,

何人能解悲喜!

丁酉处暑之时马耘于婴学画馆

作者简历:

马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丫髻山书院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工作室主持人,丫髻山书院书画院院长。

往期回顾:笔墨传承——画说经典(一)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二)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三)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四)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五)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六)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七)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八)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九)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十)

笔墨传承——画说经典(十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09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