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高考作文新课标全国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型作文题,要准确把握命题人意图,需要我们联系试卷相关材料。这则作文题材料部分共两句话,按照审题立意的传统思路,我们依然逐句分析。
1.第一句明显与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材料有关。阅读“语言文字运用Ⅱ”,不难看出,其中只有前两句(“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与本作文题是相关联的,后面都是围绕“戴耳机”的问题来展开的。从“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这两句来看,人通过戴耳机来隔绝周围世界的嘈杂是主动行为,那作文材料中的第一句“‘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也应该是指青少年主动选择“安静一下”。这让我们不禁会问:青少年为什么会渴望安静一下,不想被打扰呢?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譬如,父母对孩子管束、控制得太多,以致孩子渴望摆脱父母的掌控,寻求独立安静的空间;当前青少年在繁重的课业负担、各类辅导班的夹击下,疲于应付、忙乱焦虑、压抑无奈等,他们渴望摆脱“过卷”的生活,拥有一个“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自主的安静空间。从这一角度看,与曾经在网络上大火的语句“我想静静”含义极为相似。
2.第二句“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告诉了我们青少年的渴望以及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目的、意义。在通过材料明确了拥有“空间”后会“怎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再探问:希望拥有的这个“自己的空间”是个什么样的空间?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空间?寻求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拓展作文的思路。当然,也可以就“放松”“沉淀”“成长”进一步思考其内涵及关系。
(1)“自己的空间”,可以指有形的空间,如一方世外桃源般的处所、一间自己的小屋等,但仅限于此的话并不好写,因为寻求“一方世外桃源般的处所”有些消极避世,并不适合当今社会,“一间自己的小屋”在当前物质条件下,多数同学都已拥有;也可以指无形的空间,可以自主的心灵空间、可以放松的社会空间,不必迫于师长的要求,不用受外界环境裹挟……
(2)“怎样才能拥有安静的空间”,语言文字运用Ⅱ告诉我们的是“戴耳机”,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做自己喜欢的事,譬如读书、旅游等,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难得时,还可以像陶渊明那样追求“心远地自偏”的境界……
(3)“放松,沉淀,成长”,可以看作是“安静一下”的目的,而这三者又是层层递进的。安静下来,首先是为了放下压力、挣脱束缚而放松身心,在这个基础上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在不断反思中成长、成熟;如果在写作时将三者都看作“安静一下”的意义,侧重于就某一点或某两点展开,也是可以的。
(来自网络)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道生于安静,德生于谦卑。——庄子
4.孰能浊而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重之徐生。——老子
意思: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谁能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
5.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老子
意思:浮躁可以产生寒凉,宁静可以生成温热,所以清静才是治理天下的正道。
6.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而品格则是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歌德
7.这个世界已经够喧哗的了,现在需要的只是静静地面对内心。——毕淑敏
8.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
9.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陈果
10.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
11.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南森
12社交场上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卢梭
13.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赫胥黎
优秀习作,敬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