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庄周,自然不得不提梦蝶。有一天早上,哲学家庄子一起床就陷入了沉思。原来他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刚刚做梦变成了蝴蝶,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根本不知道有庄周的存在。现在醒来成了庄周,一切也是那么真实。然后他开始思考一个不那么微不足道的问题: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在两边的时候都有完整的生活、记忆、思想,两边当下都确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世界和生命是真实的。浮生若梦,真的只是一句感叹吗?若必取其一为真实,那么何为真实,又怎么能确认这是真实呢?如果两个都不是真实,那么真实在哪里,又怎么去寻找?如果两个都是真实,又因为什么流转变化?这个问题几乎困扰过每一个思考过人生真意的人,故而梦蝶历来也是多愁善感的诗人们所乐于引用的。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十空六首·如梦》说“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表达了一种疑问:庄周到底是不是蝴蝶?真与幻、物与我是否相通?萧纲笃信佛教,在这里用梦蝶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唐李白在《庄周梦胡蝶》中说“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表达了一种感叹,庄周胡蝶原本一体,却因为因缘变化时移世易而互相转化,从而得出后面“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的结论。李白富贵贫贱的滋味都尝过,这里用梦蝶表达对人生无常的认识。李商隐在《无题》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说实话,我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啥,一首《无题》可以有百千种解释。但即使不知道具体含义,也不妨碍这句的妙处。梦、胡蝶本身迷蒙而美,庄周梦之更有渊深的哲思,这样无论文字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美而耐品。这里用梦蝶,既能表达隐晦的心意,又不妨害文字之美。宋代吴文英有《玉京谣》,直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蝶梦迷清晓,万里无家,岁晚貂裘敝。载取琴书,长安闲看桃李。烂绣锦、人海花场,任客燕、飘零谁计。春风里。香泥九陌,文梁孤垒。微吟怕有诗声翳。镜慵看、但小楼独倚。金屋千娇,从他鸳暖秋被。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蝶梦迷清晓,万里无家,岁晚貂裘敝”。即使不贯穿人生,单单抒发飘零之感也可以用到梦蝶的典故。吴文英是当时的北漂,足历多处不甚安定,也不甚如意。经常出差和奔波的人更容易有这种体验:偶尔会有一种如在梦中之感,对当下的真实性产生疑惑。这个时候用梦蝶来表达这种状态再合适不过了。除了以上几个例子,由于梦蝶意象之美,哲思之全面深刻,使得这个典故可以用来表达更多的各种各样深浅不一的感情,各位诗友可以慢慢发现挖掘和应用起来。最后再举一个用梦蝶简单表现美梦成空的例子:
春日感怀宋·朱淑真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tj/2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