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道教和道家竟然不一样二者的区别在哪
提起老子,你会想到什么?是宗教道教,还是太上老君?还是……
到底老子是谁?道家和道教一样吗?答案在下面。(全文字数,耐心看完哦)
道家:是哲学学派,主要信奉老庄等道家学说。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对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宗教、思想、文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第一,道家与道教是一家学派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非两家各不相关的学派。虽然道教吸收和兼容了儒家、民间巫术等各种传统思想以及佛教思想,但道家思想还是道教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道家思想作为基础,道教充其量就是一种民间信仰,不可能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其次,道教的信仰和崇拜对象,除了民间固有的神灵之外,许多是“道家”理念和人物的神化(如太上老君等);第三,如果道家在汉朝儒道之争后没有演变为道教,没有信仰的力量,道家可能像墨家、名家等学派一样,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第四、如佛教初传时期附会黄老一样,道教以道家思想为旗帜,吸引仰慕老庄的慕道者,导致大量崇尚道家的文人入道,魏晋之后没有不当道士的道家了。[6]许多道教人士对道家理论的传承和创新有过卓越的贡献,如成玄英的重玄学说、陈抟的太极图等。所以将道家和道教完全对立起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天静宫
道家和道教存在多方面的联系,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首先,道家是先秦时期创立的思想流派,而道教是两汉逐渐形成(道教神学一派认为源自太上老君;一派认为是源自元始天尊)。
其次,道家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崇尚大道,主张“惟道是从、道法自然”,主要从事的是学术活动和其他政治文化活动,奉《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为经典。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将道家人物神化以提高其知名度,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追求的是“长生不老”,其主要典籍是《道藏》。
第三、道家重视不言之教,没有严格的组织和师承关系,但道教却非常讲究师承关系,有教徒与组织,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第四、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虽然提倡兼容百家,但都是以道家为主,融会贯通而成,而在道教那里,更多的却是“以丹为主解道”、“以儒为主解道”甚至“以佛为主解道”,传统民间信仰的意味很浓[7]。
第五、道家分为老庄派、黄老派和杨朱派,除了老庄派有一些隐世思想外,黄老派和杨朱派都是积极用世的,但道教受到佛教影响,极力宣扬出世思想。因此,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元始天尊徒孙,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
《道德经》和老子思想:
天静宫
《道德经》,一半讲道,一半修德,寥寥五千余言,解密宇宙玄荒,细述伦理道德,传授治家齐国思想,论雅文学艺术百科,书写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
《道德经》对于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是很大的。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之外,印刷量最大的书籍。
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说: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老子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讲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老子认为宇宙的起源是道,没有具体的实体,这就比很多后来许多“机械唯物主义者”高明多了。
老子所言的道不仅仅描述宇宙起源,老子之“道”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出生于春秋末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安徽省涡阳县)。
老子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老子思想之大,不是我一篇文章能够谈完的,有兴趣的可以找几本书看看)
林语堂著《老子的智慧》
——01——对于政治上的影响:
在政治上,老子主要主张“无为而治”。所谓“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强调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自然之道。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百姓苦不堪言。老子认为好的君主,不应过于干预百姓,要充分发挥民众的自我能动性。汉初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及汉初社会经济的残败,吸纳道家的“无为而治”,颁布诸多政策,使得民众休养生息。
刘邦在结束统一战争时就宣布复员军队,释放奴婢,要求因战争而流亡的人口返乡归农,复故爵田宅。劳动人民在政策指引下辛勤劳作,造就了大汉盛世。
——02——对于伦理道德上的影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家乡是著名牡丹之乡,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贩卖牡丹根的商人,把貌似牡丹根的狗尿蒺子树根摊在红布上,以美言吆喝道:“花中之王红牡丹,光彩照人满园香”。
老子听他说得这么好,于是买了一株种在自家的院落里,等待一定时日,牡丹花开时节,假“牡丹”茎渐渐变粗,就是不见花开,渐渐露出了原形。
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一位牡丹商贩,在村里售卖牡丹根,老子略微生气的问道:“你这是牡丹还是狗尿蒺子树?”。
商贩板脸道:“牡丹,你爱要不要。”,老子欣喜的买了几株,不到十天牡丹发芽,不久开出十几朵大红牡丹花,极其鲜艳。
——0——对于军事上的影响: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哪里有战争,哪里就会饿殍遍野”。
老子反对战争,认为战争违背天道和自然,老子咒骂挑起战争的人:“佳兵不祥”。
面对战争,“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老子认为要以守为攻,后发制人。
“人军不被甲兵。兕(sì)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即使避免不了战争,也尽量减少杀戮。以大象无形,开用奇兵之先河。“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强调为将者要沉着冷静,不得因一己之错,而误国民性命。
“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想要进步,请多读书哦!码字不易,请转发、评论、点赞、收藏,这些小举动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