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郭氏文脉不断,终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郭(必)谦
历史上,郭氏出了不少名将,如唐代郭元振、郭子仪,五代十国郭崇韬、郭威,宋代郭守文、郭进、郭药师、郭浩,元代郭宝玉、郭侃,明代郭子兴、郭英、郭兴、郭师古、郭登,清代郭松林、郭宏升等等,以武扬威,以武报国,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奇故事。
而从晋代文坛郭氏奇特现象开始,郭氏就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上做出了不少杰出贡献,许多人是可点可数的,值得后人纪念,并学习、效仿,努力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自己应有成绩,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向前进步。
江山代有才人出,郭氏文化人才辈出,不胜枚举。重点讲述以下24人:
1.郭象(约年-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西晋时期的哲学家、玄学家。著有《庄子注》《论语体略》等。
2.郭琦,字公伟。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南)人,西晋经学家。当初,西晋司马氏掌管天下之初,因文采出众而进入仕途的只有郭琦一人。他曾任官著作佐郎,后隐居。著《天文志》《五行传》,注《谷梁》《京氏易》百卷等。
3.郭颁,西晋史学家,字长公,生卒年不详。初为令史,后出任襄阳令。著《代语》等书。
西晋文学家郭璞
4.郭璞(年-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郭璞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于赋文。著有《江赋》,文辞壮丽,被世人所称道,后来他又著成《南郊赋》,元帝见了非常喜欢,任他为著作佐郎,追赠弘农太守。郭璞曾与王隐共撰《晋史》。他独自注释《周易》《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方言》和《楚辞》等古籍,今《辞海》《辞源》上均可见郭璞的许多注释。郭璞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晋书·郭璞传》称其“词赋为中兴之冠”。明人辑有《郭弘农集》,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仅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郭璞花费了18年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对《尔雅》作了新的注解,为词汇学研究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郭璞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成为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
5.郭忠恕(?-),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文字学家,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他兼精文字学、文学,善写篆、隶书和“八分体”,以楷书最为著名。尤其“界画”为世人推重。他的传世作品有《雪霁江行图》卷,界画精工,人物生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他的《明皇避暑宫图》轴,其宫殿楼阁描绘精密工致,法度严谨,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著有《佩觽》三卷,阐述文字变迁并考证正传写错误。又汇编古文字《汗简》《三体阴符经》等书。
郭熙早春图
6.郭熙(约~约年),北宋绘画大师、国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府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郭熙擅画山水,无师承,早年风格较工巧,后取法李成,画艺大进,到晚年落笔益壮,能自放胸臆,炉火纯青。其画论有《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传世作品有《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及《树色干远图》《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山林图》《秋山行旅图》《幽谷图》等。
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7.郭茂倩(年-年),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北宋著名文学家。郭茂倩出生于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曾在十一世纪仁宗和英宗时期为官,其父“力学稽古”,其家“宦学相继”,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他本人有着较好的学术修养和音乐造诣,自幼受诗礼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元丰年间曾任河南府法曹参军。郭茂倩以《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共一百卷,内含许多优秀民歌和大量受民歌影响的文人作品。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乐府诗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8.郭若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曾祖父郭守文,北宋名将。郭若虚是北宋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著有《图画见闻志》传世,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它引述画史、画论多达三十余部的著作以六卷的篇幅,通过史论、画传、画事三大部分,按照社会地位的高低,记载了唐、五代、宋、辽位画家的生平事迹。书中对各种题材的画法研究和有关绘画故事的记述,丰富了美术史论结合的研究领域。它在时间顺序上与《历代名画记》前后相接,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绘画通史。日本及亚洲诸国对此书早已广泛刻印,现今欧美等地也多有流传,这都说明了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堪与《历代名画记》媲美的光辉巨著,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
9.郭沔(约年—年),字楚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沔以琴知名,终身未仕。他将南宋大臣韩肖胄祖传古谱和民间传谱合编为《琴操谱》十五卷、《调谱》四卷。所作琴曲《潇湘水云》抒发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另有《泛沧浪》、《飞鸣吟》、《秋鸿》等,均流传于世。
10.郭朴(~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河南安阳人,明代中期大臣,官至吏部尚书。郭朴为官清正,精通文学,著述颇丰,计有《学约》、《四思箴》、《四畏箴》、《九字图说》及万历九年所修《彰德府志》。
11.郭诩(—),字仁弘,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明代画家。郭诩的画题广泛,尤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牛马。郭诩的写意画,细笔不落纤媚,粗笔不近狂率,神气淌穆,耐人玩味。他的人物画,内容多为历史人物故事,采用白描手法,运笔如行云流水,不着颜色而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史载“天下竞传其画,购之百金”。如《郭诩花卉草虫画册》二本(现藏上海博物馆),一本为淡彩,一本为水墨,其中的《青蛙草蝶图》,《牛背横笛图》,都是画中精品。郭诩作画,多有题跋,诗画结合,隽永有致,寓意纯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12.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江西泰和县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学者。青年时期,他博览诸子百家,并对《左传》《尚书》《易》《毛诗》《礼记》等经典著作有特殊兴趣。善于天文、历算,会写文章,引起时人的重视。隆庆五年()考中进士,历任福建建宁府推官、南京工部主事、广东潮洲知府、四川提学佥事、两浙参政、山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福建左布政、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郭子章为官,清正廉洁,理政有治绩。他有天赋之才,识卓超群,勤于著述,是一个高产作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律、历史、地理、工艺、文学等。文学著作有《六语》三十卷,多为小说、笔记、寓言、笑语等作品。还有笔记小说《黔类》十八卷。诗歌作品多收入《自学编》,计六十六卷。另著《豫章记》一百卷,《黔记》二十一卷(实为江西和贵州省的通志),《闽草》十六卷、《留草》十卷、《浙草》十六卷、《闽藩草》九卷,《平播始末记》、《阿育王山志》、《圣门人物志》、《马记》、《剑记》、《豫章诗话》、《易解》、《郡县释名》、《管蔡记》等。他也是一个评论家。他的《豫章诗话》为后人研究江西诗人乃其作品提供了一定有价值的资料。
13.郭麐(~),字祥伯,号白眉生,江苏吴江人。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一生中诗词、书法、篆刻、画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诗词深刻,艺术水平高,被誉为“吴中第一才子”。书法上,他的作品较柔和,如同水墨画一般,能带给观者一种宁静、恬淡的美感。他的篆刻也非常出色,经常被邀请参加书法、篆刻活动。嘉庆时期,他被誉为南方文化名士之一,影响广泛。其中,文学作品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当属《灵芬馆诗集》,即《初集》、《二集》、《三集》、《四集》、《续集》和《杂著续编》。集聚了大量的优秀诗作,被文坛誉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外,他的《江行日记》也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是一部很好的旅行笔记和文化记录。此外,他还著有《唐文粹补遗》《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等著作。他在清代文坛举足轻重。
14.郭棻(—),字芝仙,号快庵、快圃,直隶清苑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人。清代顺治、康熙诗人、书法家、经学家、儒学家。顺治初期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升赞善,后迁任山西按察司知事。康熙年间累官至内阁学士。郭棻工诗文、善书法,时宏篇巨著多出其手;文笔与华亭沈荃齐名,有“南沈北郭”之称,书法绝妙,堪与赵孟頫、董其昌比美。著作有《甲申保定府殉难记》、《诗经肤衍解义》、《皇畿大一统赋》、《学源堂文集》十九卷、《诗集》十卷等。家居时曾先后主修《清苑县志》《保定府志》《畿辅通志》。
郭嵩焘肖像
15.郭嵩焘(—),湖南湘阴人,他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外交家,著名文化学者、思想家。郭嵩焘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年,郭嵩焘任驻英公使(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年兼出使法国的清朝钦差大臣。在任驻英公使期间,郭嵩焘将实地考察心得详细记入日记《使西纪程》,把西方富强之道介绍给国人,受到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