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老子和庄子如何看待生死道家思想生死观道

发布时间:2024/9/30 11:54:43   点击数: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道家思想的生死观,我们介绍三位道家思想家他们各自对生死的看法。列子在《列子·天瑞篇》里面,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婴孩、少壮、老年、去世。列子说,在婴儿和孩童时期,志向专一,元气醇和,外物对他构不成伤害,没有任何人的德行能比这更高尚了,这其实和老子《道德经》里面是一致的,老子经常用婴儿来隐喻道,婴儿是天赋和德性保持最完整的。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少壮,在少壮时期,血气方刚,欲望增强,外物就可以干扰他了,因此德行就减退了。人生第三个阶段是老年,在老年时期,欲望减弱,身体也已经接近安息,外物也很难干涉他,虽然比不上婴儿孩童时期的德行完好,但比起壮少要好很多。人生第四个阶段是去世,到了去世时候,人也走到安息了,就回到了他的归宿。列子说,所谓去世,就是本性的回归,所以古人把去世称之为归人。大家都明白人生的愉悦,不清楚人生的痛处;都明白人老的疲倦,不清楚老人的舒适;都厌倦死亡,不明白死亡其实是休息。去世的本质就是回归,身体回归大地,灵魂离开形态回归到它的初始,叫做“鬼”,鬼就是“归”的意思。这是道家思想家列子对死亡的解释。其实道家思想家庄子也是类似的,庄子在《知北游》里面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说,生和死是同类,死是生的开始,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头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合,气的聚合形成生命,气的离散便是死亡,生死是互为循环的。如果死和生是同类的话,那么我们又何必担心死亡呢?所以,万物说到底是同一的,“万物一也”。庄子在《天地》这一篇里面也说:“万物一府,死生同状”,万物最终归结于同一,都差不多,死和生并不存在区别,庄子说,谁可以把“无”看成开始,把“生”看作过程,把“生死存亡”看成一个整体,这个人就悟道了。庄子在《大宗师》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是好朋友,有一天子桑户去世了,一直没有埋葬。孔子听说了,就派弟子,子贡去帮忙办理丧事。子贡去了之后,看到他的两位好友,孟子反、子琴张,一个在编歌曲,一个在弹琴,两人还对着尸体唱起了歌,子贡就走上前质问说,你们好朋友去世了,你们对着尸体唱歌,这样合乎礼仪吗?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61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