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你好,庄子小书生读
读一本书,听一则故事,聊一段掌故,
穿透文字和历史的迷雾,
他便活生生地站到我们面前了,
给他拍拍土,抖抖尘,一切都鲜活了。
小书生读书会年度共读主题
——“大人物”的“小故事”第一期来啦!
▼点击收听▼
庄子(前-前),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蒋勋老师说:“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是神话,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学,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充满活泼的画面。幸好有庄子,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会让人沉闷无趣到昏昏欲睡。”
在诸多先秦人士中,庄子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位,也是最富有魅力的那一位。
当大家都在执着于功名利益时,庄子说自己要当一只在烂泥里拖着尾巴行走的龟;当小鸟嘲笑大鹏的努力时,庄子说不跟这种小鸟一般见识;当大家都觉得那是无用的树时,庄子却认为无用其实就是有用……
仿佛在庄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得了的,他对一切都保持着超脱尘世的淡然态度,将自己放在天地万物之中。他像一株看守月亮的树,孤独地站在乡野之中。当有人注意到他时,他立刻转过身去,我们就只能望着他消瘦伶仃的背影发呆。
五(1)班魏睿恬
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
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
但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李煜曾有言: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生死之间,是否只是一场大梦?庄子借梦蝶,模糊了真实和梦幻的界限。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在是真的?
如果我们活在一场梦里,那么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
五(2)班张墨颖
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
这个故事变成了后来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人心之间的不同,远远超过人鱼的不同,人心七窍,混杂着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不同的轨迹给不同的人带上不同的烙印、不同的习惯。
人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身边的人和事,只不过,有的被岁月打磨成哈哈镜,有的被打磨成放大镜,不同的镜子看到不同的世界,彼此之间都是无法理解的隔阂。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不应该轻易对任何人和事下判断,人心各异,要懂得尊重不同,走好自己的路,已经很不容易了。
五(6)班吕欣蔓
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庄子还有一个故事叫“买椟还珠”,一个人买了一个包装精美的夜明珠,结果他留下了精美的外盒,把里面的明珠还给了卖家。
外面的盒子是名,里面的珠子是实。乌龟死后骨头被珍藏供奉是名,在水中潜行曳尾是实。
买珠人看似愚蠢可笑,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因名弃实的事情发生呢?
为了名利而舍弃健康,放弃和父母的团聚,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买椟还珠”吗?
五(7)班陈宇涵
视权贵如腐鼠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梁国是不怀好意,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这个世界上名利并不是唯一的指标,人生也不一定都要完成这个指标。
你汲汲于求的,可能是别人厌恶的死老鼠。
人生在世,不能被别人挟裹,为了大众的目标去活,你得活出自己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这样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五(4)班林圣力
无用之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
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
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标准下,有着不同的价值。
人不能总是用“利益”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天生万物,各有不同,不单为取悦人而存在。
树木弯曲,虽不能用,但是却不能妨碍他自由自在的生长,这远比成为栋梁更有用。
就像教育孩子,虽然孩子不能成为社会栋梁,但是却不妨碍他发展自己的兴趣,他的成长本身就有价值。
读《庄子》,没有人不记得,在北方荒凉的大海里那条孤独的大鱼。
庄子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那条荒冥中的鱼是谁?那只飞起来的鸟是谁?是我自己吗?我们都曾梦想过,失落过,最终飞了起来,扶摇直上九万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0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不过一瞬间罢了。
人总要长大,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真的在一步步追着我们长大!
对回不去的时光说再见,以后的日子请快乐一点。
0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澈、纯洁,虽平淡但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虽亲密但极易因利益断交。
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真挚的情义,不在于蜜里调油,清清淡淡才最长久。
03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外篇·天道》
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
朴为专一,素为纯粹。如果一个人在浮世沧桑过后还能保持淳朴的初心,那将是人之大美。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最朴素,最本质,最持久。
04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外篇·至乐》
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
如果能把外在的钱财、权利、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05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内篇·逍遥游》
世人都去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振奋;世人都诋毁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别人比,好好活自己。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真正能击垮你的,从来不是别人的非议,而是你对自己的怀疑。
活在生活中,而非评价里。
06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者常乐!人只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超然脱俗。
日子,需要知足,才会幸福。
《庄子》让我们经历着生命从短促到漫长、从小到大迅速的变幻,无非是要我们对日常经验的时间与空间做一番脱胎换骨的猛醒。在日常经验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时间都有一个开始一个结束,所有的空间都有一个范围,一个边界。只要我们认识的时问有个开始,一个结束,无论这时间是短是长,是“朝菌”或是“大椿”其结局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因为都还在一种“有限”之中,空间也是一样,我们努力去征服更大的空间,如大鹏的起而飞,“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但是,这九万里相对于无垠无涯的宇宙,又算什么呢?
这些故事可以反复读,读不厌,
可以用一生去反复咀嚼。
像是品味自己的生命,甜酸咸辣苦,
你都尝过,都不会消失,留在身体最深处,
时时会出来和你对话。
因为都是自己,所以可以一读再读,
随着年龄增长,
甜的滋味,酸的滋味,苦涩的滋味,
都没有消失,
你一读再读的,其实不是庄子,
而是最深处的自己。
完
朗读者:肖婷老师、魏睿恬、张墨颖、林圣力、吕欣蔓、陈宇涵
视频来自:“蒋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