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德充符4庄子怼惠子人属于有情还是无情

发布时间:2020/9/23 9:00:13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这是本平台推送的第篇文字

与庄子同行!与智者同行!

庄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

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导读标题:

庄子常常调侃惠子

何谓“诚忘”?

智慧、法则、德行、工巧,圣人怎么对待?

何谓“有情”、何谓“无情”?

德充符

10

译者:一苇

闉跂支离无脣(一个腿弯驼背缺唇的人)去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对他挺满意。但闉跂支离无脣这个人长得头颈细溜、相貌丑陋。

瓮盎大瘿(一个脖子上长巨瘤的人)去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对他挺满意。但瓮盎大瘿这个人长得身形矮小、相貌丑陋。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德行好,别人就会忽视他外形上的不足。

人们牢牢记住了他们本应忘掉的东西,却忘失了不应该忘失的德行,这就叫做真正的忘失。

我很丑!但我心里美。。。

因此,圣人有所取舍。

智谋是造业造罪的缘由,轨则约束是行事圆滑的方法,德行是人与人沟通相处的方式,工于心计是交易的手段。

圣人不去谋划,何需智谋?

不去刻意伪装修饰,何需圆滑?

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哪里需要展示德行与人沟通相处?

没有交易,哪里需要工于心计?

这四者(智慧、法则、德行、工巧)本来都是自然的化育。既是自然的化育,就是自然的赐予。既然是来自于自然的赐予,哪里需要人为的造作呢!

(正因人为的造作,使得四者徒有其名而无有其实。

小智小谋不是智慧,规则约束不是自然的法则,展现出来的美德不是道德,工于心计不是工巧。)

圣人虽然有常人的形貌,却没有常人的情识和认知。

形貌同于常人,所以人们不会认为其与众不同;没有常人的情识和认知,所以圣人的身心不会被是和非的二元对立所束缚。

常人是渺小的;圣人是伟大的,他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德充符原文10

闉跂支离无脣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瓮(上“央”下“瓦”音ang4)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

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

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德充符

11

译者:一苇

惠子问庄子:“人没有情识感知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如果人没有情识感知,怎么能称作是人呢?”

庄子说:“大道赋予了人的内在精神,天地自然赋予了人的形貌,为什么不能叫做人呢?”

人是无情生物?

对头!

无情,啷个叫做人?

看看你,看看你。。。

不要有分别、有取舍嘛!

朋友,一辈子。。。

惠子说:

“既然叫做人,怎么能没有情识感知呢?”

庄子说:

“你说的情识感知不是我所说的情识感知。

我所说的‘没有情识感知’,是指人不以好和坏的分别取舍来损害自己的心性。

现在的您,心神外驰,精气耗损,倚着树低吟、坐在枯萎的梧桐树下昏昏沉沉。

天地自然给了您形貌,但您却执着于自己的分别心、固执地执守着坚白论观点的一边。

德充符原文11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

“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读.庄子

佛经中有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解。

再读庄子,与智者同行。

——一苇

何谓“诚忘”?

——牢牢记住了本应忘掉的东西,却忘失了不应该忘失的德行,这就叫做“诚忘”,即真正的忘失。

“智慧、法则、德行、工巧”,圣人怎么对待?

——这四者本来都是自然的化育,不需要人为的造作。

正因有了人为的造作,使得四者徒有其名而无有其实。

小智小谋不是智慧,规则约束不是自然的法则,展现出来的美德不是道德,工于心计不是工巧。

——圣人有所取舍,身心不会被是和非的二元对立所束缚。

何谓“有情”、何谓“无情”?

——惠子认为:有情识(情识感知)才能被称为“人”。

——庄子认为:大道赋予内在精神,天地自然赋予形貌,无情识才是“人”、大写的人。

区别在于:

庄子定义的“无情”是指没有分别心的的取舍、平等对待。侧重于心性上的修为。

惠子的“有情”是就相上的“具有感知认识能力”。

——一苇

Tips

本文由”南无佛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85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