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知多少小学必备文言知识快收下语文
邦德语文专栏
高分干货
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运用的科目,更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和工具。
邦德华纳教育特推出邦德语文专栏,其中“高分干货”专题将从字、词、句、篇等方面为学子提供丰富干货。从知识积累进阶到综合运用,帮助惠州学子有效提升语文学习力。
全文字数:字
阅读时长:5分钟
小学必备文言知识
庄子篇
庄子是中国古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语言如大海,汪洋无际;似江河,浩浩汤汤。庄子的想象力更是惊人,一会儿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一会儿幻化为大鹏,背负青天,直上九万里,做逍遥游!
他写的文章结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尤其是李白,最喜欢庄子笔下的大鹏,说自己是“大鹏飞兮振八裔”!
在小学阶段,庄子的文章少见,但在文言文考核中可以进行考核,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庄子的梦幻世界吧!
01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节选自《庄子齐物论》,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言解读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自由惬意,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呢?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种转变就叫做“物化”。
诵读指导
第一句要读出感叹,第二、三句要读出思索,语速可以慢一点,第三句要读出疑问,语气要上扬。第四、五句读得要平缓些。
02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言解读
这是《庄子》全书的第一篇的第一段,“北冥”指的是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鲲”是上古传说中的大鱼,“鹏”是大鸟的名字。你瞧,这“鲲“多么大,不知道有几千里,而且还能变化,变成了“鹏”,仍然是巨大无比。它奋起而飞,翅膀就像天边的云!飓风吹起,它就起身飞往南方的天池。
诵读指导
你见过这么大的鱼吗?你见过这么大的鸟吗?当它从天空飞过,该是何等的壮观啊!读这一段一定要读出气势来,音调要高些,声音力争传得远些。
03
濠上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言解读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
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句话,就是你已经知道我知道了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现在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诵读指导
惠子原名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这两位的一问一答真有意思,你要用辩论的语气来读才好玩呢。最好是同桌分角色来读。
04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节选自《庄子秋水》,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言解读
秋天里河水上涨,所有小川的水流汇入了黄河,河面波涛汹涌,两岸及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河神洋洋自得,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眺望,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脸色,面对着海神仰首感叹!
诵读指导
这一段文章就是“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来历,读这段古文要注意文章的气势,感受河伯从洋洋自得到惭愧感叹的心理变化。
05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节选自《庄子山木》,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言解读
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大木”因无用而长生,“雁”却因不能鸣叫而被杀,从中可以看出庄子主张对事物要灵活地看,不能偏执于一点。
诵读指导
这一段要以讲故事的口吻来读才好。
“邦德语文专栏”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