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萧望卿记录,李玲玲整理丨闻一多讲庄子

发布时间:2022/3/12 13:23:10   点击数:

注:本文发表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五十二辑,此据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李玲玲老师授权发布。

闻一多讲《庄子》

萧望卿记录李玲玲整理

摘要:本文是闻一多先生讲授《庄子》的学生课堂笔记,主要由《逍遥游》等五部分组成。从中既可以感受到闻先生才华横溢的诗性课堂氛围,也能学习到先生对《庄子》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闻一多《庄子》笔记

整理前言:这册笔记是萧望卿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所记,受萧先生夫人彭琳教授委托,整理面世。萧先生为了跟上闻先生讲课语速,常以行草书之。整理起来,难度增加了不少,虽多方核对,讹误亦恐难免,责任全在整理者。笔记整理过程中,惊悉彭琳教授辞世,谨以此文纪念萧望卿、彭琳二位令人尊敬的先生。

萧望卿(—):又名肖望卿,字成资,湖南宁远县人。年考入西南联大学习,年进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朱自清和闻一多两位先生深造,是他们指导的最后一位研究生。受沈从文先生影响,萧先生勤于文学创作和国外优秀作品翻译,是当时平津文坛“新写作”作家群的重要成员。曾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有《陶渊明批评》等著作行世。

郭象《庄子注》有它的价值,但有许多是解错了的。所以两者合之则两伤,分之则两全。前人之嘉言懿行大家公认值得保存的,就是著述之开始。古代人皆人家替他记述,不自己著书。后来自己著书了,而假托别人,庄子用老子楚狂接舆的话,个人要露面而不露,还打着公众的招牌。如《管子》今为伪书,实则作者不过记名管子,原无心用自己出名,不过藉名古人而已。

公羊高说《春秋》有微言大义,表面是发挥《春秋》,实则在发挥自己那一套,毛公传《诗经》亦如此,还有种体裁就是《韩诗外传》,先说自己的话,再引《诗经》证明它。这个人就渐渐有了自信,态度渐渐大方。“传”训传达之“传”,引古人说自己的话。内传经在前,就变成后来之“注”,如郭象之注《庄子》。外传后来就发展成“论”。内传先后古人的话,后是自己的。外传则先是自己的话,后引古人证明。

郭象注《庄子》是藉庄子说自己的话,读《庄子》能摆脱郭象,就不为它拘束了。中国文化从汉以来无多改变,郭象到王先谦是取相同的态度。我是要求真的庄子,不藉庄子说自己的话,比较客观地求庄子之真象。至少我们所了解的是中世纪的庄子,不是魏晋时代的庄子。

我们读《庄子》是用语言学的方法,这分校勘、训诂、名物三项。校勘方面孙诒让、马叙伦有贡献,训诂方面比校勘差,倒是清朝人孙诒让、王引之、王念孙有贡献些。近人马叙伦、章炳麟太拘泥了。《庄子》校勘大家是马先生,叔雅先生不过补充点而已。古器物、古声韵之研究是近代的,郭象、王先谦时没有。

《逍遥游》

《庄子》内篇题名是后人替题上去的,王先谦的毛病则在解《逍遥游》,整篇讲逍遥,而且《逍遥游》也不是成篇的,像《老子》《论语》样一段一段,我现在讲就取消篇名,一段一段。

古代语文比较一致,愈到后来愈分歧,庄子的文章接近语言。

“鲲”(注:原文有着重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33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