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芦庄子作品糕饼模子印迹

发布时间:2020/11/23 18:53:06   点击数:

有人说,生活是发现美和追求美的艺术。近日,医院胸外科主任、藏家孔繁义收藏的花色、形态各异的糕饼模子,打开那扇过去寻常百姓家吱吱呀呀的大门,一幅幅勤劳美丽的主妇于灶台旁谈笑、烹饪的和谐画卷便恍然如在眼前。

孔繁义说,十几年前,他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到一些即将失传的老物件。其中就提到了糕饼模子。天津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一篇谈文物流失的文章中也提及了逐渐走入藏家视线的糕饼模子。这让孔繁义萌生了收藏糕饼模子的想法。然后经过十几年的求索,亲朋好友的助力,孔繁义不仅收藏了大约种花色各异的糕饼模子,而且对这些模子背后蕴藏的丰富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孔繁义的收藏世界里,小小的糕饼模子对应着广阔的文化空间。他说,糕通常指长江流域以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而饼通常指黄河流域以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可以说,糕饼涵盖了全国大多数区域的美食。他的三千收藏中最大的模子如车轮,最小的只有一厘米。

在时间上,不同时代的糕饼模子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在地域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糕饼模子都带有那个地区、那个民族的鲜明特色。一次,孔繁义在杭州看到一个糕饼模子。卖家说模子是祖传下来的,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孔繁义告诉他说,从图案特色上可以看出来,那只模子并非出自杭州,而应是安徽黄山一带的产物。唬得卖家直说碰到了行家。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这种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做糕饼的画面如今已难得一见了,糕饼模子这种原本在寻常百姓家司空见惯的物件,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要想一睹这个物件的真容,需到食品加工厂才得以见。如果单从用材用料或是图案的精细程度上,可以说,如今经过现代机床加工出来的糕饼模子,比以前手工雕刻的糕饼模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从另一个方面——文化的方面,或是这种文化背后所反映出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态度上来看,附着在这种老物件上的文化元素已渐渐被时光冲淡。

值得庆幸的是,和孔繁义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那些濒临失传的文化符号之于我们今天的人弥足珍贵。对这些文化符号的保护也是迫在眉睫。孔繁义说,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的关门弟子、时任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的周锡光在网上看到孔繁义的藏品后很感兴趣。一次,周先生在成都偶然看到一只糕饼模子,就特意买下来让他的学生寄给孔繁义。

今天,糕饼模子作为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符号,就像一瓶老酒,越是经历岁月的沉淀越是散发出浓烈的清香。而孔繁义,无疑已醉在其中了。

.8.11

图片由陈雷摄

回望汉唐忆古韵品读芦庄沐清风

郭子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918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