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全民阅读第二十八次长安街大讲堂说不可

发布时间:2021/3/16 21:54:18   点击数:

第二十八次长安街大讲堂:说不可言说者--庄子的著述与思想

全民阅读

↑点击上方视频回顾本次长安街大讲堂

★★★★★

年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晚19点30分,由长安街读书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论坛联合主办的“说不可言说者——庄子的著述与思想”之抗“疫”公开课第二讲线上直播活动在人民视频、央视频、澎湃新闻、咪咕视频、腾讯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立华,围绕庄子注疏的形态分享《庄子》的阅读和思考心得。人生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过程中充满了偶然和不测,经典的阅读就好像锚定人生的力量,通过阅读把经典的力量注入到心灵当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局面和事情。杨立华教授认为,《庄子》传达的并不是绵软无力的思想,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能够带给人强大的力量,一个真的喜欢读《庄子》的书的人,是很幸福的。研究《庄子》,除了学院派或者倾向人生实践智慧的写作外,有一个非常大的脉络,就是注疏类,即通过详细注解、解释、逐字逐句逐章的来解读《庄子》全书的研究。围绕注疏类的研究,杨教授推荐了《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著)、《庄子发微》(钟泰著)、《庄子解》(王夫之著)、《庄子鬳斋口义校注》(林希逸著)、《庄子集释》(郭庆藩著)等书。杨立华教授提出,目前我们看到的《庄子》,严格意义上讲就是郭象文本上的《庄子》,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外、杂”三个部分共33篇。这是郭象在《汉书·艺文志》里注入的52篇版《庄子》的基础上做的删缺整理。他强调郭象整理以后的《庄子》,其范围是在“外篇”和“杂篇”,“内篇”是各家并同的。“内篇各家并同”暗示的一点就是“内篇”文本的整体性。考据“内、外、杂”三个部分的作者是否都是庄子本人这一问题,杨教授介绍了几种观点。首先,“内、外、杂”三部分均是庄子本人所作的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外、杂篇”里有“说剑”、“让王”、“盗跖”、“渔父”一类比较浅陋的文字,苏东坡当年读《庄子》,也提出这四篇断然不是庄子本人所注。王夫之在《庄子解》里明确讲“外篇”15篇全都不是庄子作的,他说这是“后世学庄者为之”,有力的证据是“外、杂篇”提到了庄子的弟子,“杂篇”里的《列御寇》,关于“庄周死”的一段,写庄子临终前与弟子的对话,应该是“后世学庄者为之”,不是庄子本人所作。然后,讨论到“内篇”是庄子本人所作、还是“外、杂篇”是庄子本人所作这一问题,近代学者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以任继愈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外、杂篇”是庄子本人所作,而“内篇”不是,其依据是《史记》中,司马迁为庄周作传,引用《庄子》的话均来自于“外、杂篇”。另一种更主流的观点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而“外、杂篇”不是。两种观点相争不下,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笑敢教授,在博士论文《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通过详尽的考证解决了这一问题。结合文字发展、语言发展、单双字词的出现,他提出,在“内篇”里,“精”、“神”、“道”、“德”都是单字,没有出现连用的情况,而在“外、杂篇”里开始频繁出现“精神”、“道德”连用,同时跟《庄子》同一时代和早于《庄子》时代的经典加以比较,通过统计发现《庄子》“内七篇”里概念的交互使用频率极高,结合“内七篇”的整体性,基本能够确定“内七篇”整体上早于“外、杂篇”。杨教授对刘教授的看法做了补充,即“外、杂篇”里有相当部分的篇章是在模仿“内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秋水篇》通篇是对《逍遥游》的模仿。接着,就“外、杂篇”是否有庄子的作品,杨教授赞同王船山的看法,即“外篇”通篇不是,“杂篇”里应该有庄子的残篇。他提出“外、杂篇”是后世学庄者,某种意义上也是后世学庄者对“内七篇”的理解。回到本次讲座的主题“说不可言说者”上来,杨立华教授强调,庄子是一个严肃的、极深刻的人。真正细读《庄子》“内七篇”,就会被他的文本和思想展开的严密性,为之震惊。杨教授通过对《逍遥游》《人间世》《大宗师》等的分析,提出庄子写作文本时的缠绕、引入极为细密,一丝不苟,他的论述十分平和清楚,对经典的引用是把经典融入到文章中去,根本看不到痕迹。读庄子的文章,就会思考他是怎么来的,读其书想见其人。《庄子》的文章中,最难写的是《人间世》,与《论语》《孟子》中的实录不同的是,《人间世》中孔子和颜回的对话是编的,对话的内容既要符合颜回的思想和个性,还要体现颜回在孔子的引导下不断提高,非大手笔不能为。庄子不屑于说服、取众别人,他不执着于别人理解自己,不追求名声。关于用《寓言篇》的“寓言、重言、卮言”解《庄子》的讲法,很庸俗,不可取,因此《寓言篇》断然不是庄子所作。晚于《寓言篇》的《天下篇》只取《寓言篇》的“寓言、重言、卮言”的名目,而不取其希望博得别人信任、取重于世的意思,这样写的关键是“说不可言说者”——即“内七篇”中的所有“至德者”,都是沉默,都没有说话。反过来就是只要说话,都没有达到至德之境,都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为什么不说话?因为“至德所知,不可言说”,进入了思想和语言到这种境界,就是“不可言说”。既然不可言说,就沉默,在沉默当中体达。到说与不说的根本问题上,庄子开始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写作。庄子的对话人物中,“至德者”和“闻道者”最为重要。《庄子》很多重要的对话,对话中的关键都是沉默的“至德者”作为背景。大部分“闻道者”不能成为“至德者”,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一段,“闻道者”要成为“至德者”,要有先天的禀赋。“闻道者”、“至德者”一个序列非常复杂,你一旦成为“至德者”就只能归于沉默,要想说,就得有“闻道者”。“闻道者”系列当中又有层次不同,里面的每个人物都非常复杂。比如孔子,在“内七篇”并不是拥有最高境界的,在“闻道者”系列里也不是拥有最高境界的。他至少发挥着沟通根本的,不可言说的“至德之镜”和必须要面对的复杂“人间世”这样一个桥梁的重要作用。之后杨立华教授还强调了《庄子》文本的庄重性和庄子的三种出场方式,即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庄子作为作者直接的陈述和引申在自己所编故事的人物当中。庄子有千古独绝的心灵,但他还是内心有极强烈不忍的人,还是希望自己所了解的真知能够为人做知,能够对后世人的思想和他的实践,能够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杨教授还就庄子的师承做了考证,他认为庄子应该出自孔子的弟子原宪之门。讲座的最后,杨教授表示,庄子的哲学不是指向任何怀疑和虚无主义,怀疑是他的起点,真知是他的目标。在这样的真知基础上,庄子指向的是拥有最高主动性,拥有最高主体精神的。这样最高主动性的实现,和拥有最高主体性的生活,是一种极强有力的人生态度。本次大讲堂线上直播活动历时两个多小时,嘉宾论述精彩,直播间反响热烈。参与本次线上直播活动的读书会成员都纷纷肯定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相聚长安街,学习长安街。与智者一起读书,与学者一起学习,与高者一起论道。长安街读书会,以书会友,齐心抗疫!

(刘星月)

更多精彩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97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