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丨庄子南华经
序:《南华经》乃道家中经典之最者。后学有幸跟从亦须先生共学儒佛道文化,记下讲课内容之重点,稍加个人心得感悟,用自述之语,鄙作下文之小记连载。后学愚钝,恐有对经典及先生之言曲解错漏之处,还请诸君多多包涵指正。
在我们同学的立达族人群里,在讲课之前的今天,亦须先生分享了庄子有关“心灵”的资料,随即,老师带我们开启这一堂心灵之旅。
心灵是现代的名词,我们怎样去理解它呢?老师提到,香港有个组织的名称,叫做“身心灵”,是由一群心理专家组成的。老师时常提及,在当今21世纪,心理比身体更容易得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忧郁症心理病将在30年内取代心脏病成为第一杀手。
心理有病,不是那么容易复原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有言,“和大怨必有余怨”。人们对世间的人事物有怨恨心在,即使“和”,复原,也必有余怨,心里头还是有一根刺。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的,老师告诫,所以别和心爱的人吵架呀!从脑神经学都可以去解释,这是在脑神经元网络种下了种子,这个怨,碰到相应的情景就会再次触发,所以心理问题必须要重视。那灵性是什么?
“心性”,老同学抢答到。
“要修的吗?”当然要!
那我们由哪里做起点呢?
改脾气,改毛病,改坏习惯,慢慢改好点,就是已经在修。一个完美的心性,是可以做事情照顾全面的,出了门口才想起关门关窗这些小遗漏当然没有了,做事的效率效能还很高。老师提醒,如果大家发觉有段时间脾气大了,做事情的小毛病又多了,那就应该多回来上上课喇!
庄子讲的是思想正面,心灵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能学到多少?老师强调,大家记住又不要盲目健康呀!思想正面又不要过分。所有东西,像我们传统文化讲的中庸,是执其两端用其中的中庸。大家应该知道过分了有什么效果,不够有什么效果。做到中,这一点很难,老师教导,尝试给自己一个区域,“无过之无不及”,尝试去做。所以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大家不要畏难,老师依然鼓励大家。如果放弃了修行的话,若干年后你才发觉后悔,那是浪费时间在人生不必要的事情上面,那可是会落后别人很多。同学们是一起走的,路上不是你一个,遇到问题不要死磕,找同学聊聊天,依然可以携手前行。
如果我们修好了,健康了,那下一代会怎样呢?老师辨识,在遗传学里头讲,遗传有两方面,一个是隐性,一个是显性。下一代会模仿我们的气质,这是隐性的。子孙们又怎会有抑郁等心理问题呢?这叫做福荫子孙。向下的叫荫,向上的叫显。对待父母恭敬,立身行道,这叫显。做这些显,就是大孝呀!
原文再续,话接上一回。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上次讲到大鹏鸟向南飞,庄子一转,讲蜩与学鸠这两只小东西。蜩和学鸠是什么不重要,不影响我们学习。这里两只小东西看到大鹏鸟飞,就聊天啦。一只说,大鹏鸟就是一只猪呀!我飞呢,遇到树木就停止栖息,要飞这么远干嘛呢?另外一只就说,我们都是吃三餐而已,吃饱三餐就可以啦,这里吃完没得吃,就去别的地方吃。那大鹏鸟,由北飞往南,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你说笨不笨呀!
庄子说这是两东西,它们明白了大鹏鸟什么呢?
这里郭象注解喇,对大对小的差异,远近不一样,性情个性能力不一样,不可以相提并论,不可以分高低,这是根本没得分的。就像橙和苹果,怎样比较呢?老师继续解释,蝉和大鹏鸟,没得比较,甚至蝉和鸟也没得比较。不过,这两个小东西有共同的价值观呢?那就另当别论。老师算了算数,10元10个的橙,和10元10个苹果,一起和10元1个的西瓜比较,那就可以比了,因为有了相同的价值。
历史上大家对庄子这个寓言有很多解释,对这两东西多是贬义的态度,认为它们境界低。但我们细想一下,能贬低它们吗?老师认为,是不应该贬的。一贬就是有比较,实际上没得比较。老师举了个例子,曾经接触过金融公司,做销售培训的,用买车买楼激励团队,只是对部分人有效,家庭主妇却不以为然。实质家庭主妇她做这份销售多为了学习东西呀,消磨时间等等的,不是要买车买楼的。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志气和目标,这是没得比较的。
我们不能说这两小东西是错的,但又这样说,它们真不知道飞九万里后是一个什么世界,现在在丛林很自在,但不知道更自在的地方在九万里后。它们不知道没有错,但明明有人告诉你,你又不飞呢?那你就画地自限了。这里老师又是取中庸解释一番呢!
郭象这样注解,而清末呢,有学者很大胆,又推翻郭象的注解。这个引发我们很多思考,我们究竟是大鹏鸟还是两只小东西呢?
两小东西为什么叫虫呢?大鹏鸟都叫虫呢?老师加插了一个小知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叫五族,都是由虫所化。分别是鳞、羽、毛、甲、裸。为其之首的分别是龙、凤凰、麒麟、灵龟、圣人。无论什么都好,它们都是由虫修成。毛虫都可以修成圣人,老师励言,给自己一点信心,大家一定都可以修成圣人!佛家讲,蠢动含灵,众生皆有佛性!
讲完了两只小东西聊天,大家有什么启发?
老师再带大家深入,都没有错的,如果用佛家的角度看,没有因缘际遇,它们怎样知道南方的好处呢?怎样知道大鹏鸟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呢?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你以为别人是这样,别人真的是这样吗?你以为别人需要,别人真的需要吗?还真不一定!那我们可以尝试客观一点,尝试无我,尝试缩小自己,所以我们不要常把“我以为”挂在口边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继续讲,小知不及大知。就是说呢,无知的人了解不了智者。老师举例,读小学的怎样了解大学的课程呢?读大学又怎样学到社会大学的人情世故呢?大的智慧需要经验累积,加上运用知识,所以我们不怕经历,同时经验累积会成为智慧。
但我们有时会害怕担心,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有这份经历,其实又有什么好怕呢?所以我们人生要珍惜经历的缘分,有这份珍惜,我们就不是小知,而是变成大知了。
老师说,当碰到小知不明白你,反对你,批评你,你不用计较,你一听,就知对方是小知,你一计较自己又变成小知了。现实我们似乎很明白,但到那一刻能做到吗?所以我们心性上要提升,老师道出,境界就是这样。
“小年不及大年”,有些虫寿命短,一天就死,叫做朝生暮死。不要说一个月的时间,一天就完成了生老病死。祂们明白什么是长命吗?老师接着,我们不珍惜时间,很多东西是不明白的,这等于朝生暮死的虫。其实哪怕是朝生暮死,都可以运用时间。短命的人通过锻炼自己,他是可以知道长命的人是怎样的。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楚国的龟,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很长命;上古时代有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那是非常长命。老师提问,很长命的龟能理解非常长命的树吗?不能呀!反过来,树却能理解龟。但想清楚一点,也不一定,大人有试过骂孩子吗?这是经常的事,这等于树不一定能理解龟。所以,做树想想做龟的时候,你就可以理解龟了。
庄子再搬彭祖出来,秦始皇要长生不老去追求炼丹,对吗?我们看道家,人们企图长命百岁去炼金丹,其实方式搞错了。老师告诉我们,圣人所说炼丹的丹,是内丹,是我们的灵性。修炼好我们的灵性,可以使我们长命百岁,而且是有质量的长命百岁。怎么修?方法同上,改脾气、改毛病、改坏习惯!庄子就说,“不亦悲乎”,是讲大家追求生命的长度而不去追求阔度,是可悲的。老师这里解,我们真正可控的是生命的阔度。人生在世几十年,我们都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
个人因缘不一样,我们选择不了做朝生暮死的虫,还是万年大树,若果是虫,我们知道旁边的树那么长命,可不可以寄居在祂身上,学习它的贡献呢?
老师在广州讲课,上过课的同学粗略估计,都有5位数字了。但在团队里面去贡献的,屈指可数。能不能在拓宽的过程中更有贡献呢?老师言,在贡献当中,我们内心里面一定会有变化,变得更有质量,更有满足感。为一班人去做贡献,比你签一单大生意更有满足感,这个大家经历过才知道。
我们有机会像大鹏鸟那样化出来,化即是可能。化,是跟随着灵性一路向前飞,去做,就算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实现。老师从10多年前,一个人拉着行李箱过来广州开始讲课,一路贡献着,所想的不是也都实现了吗?
跟随灵性的贡献,是开阔生命的硬道理,下堂课,你又过来搬凳子贡献一下吗?
完
施辰小记
于二〇一七年五月四日
丁酉年甲辰月辛卯日
凡花三世橋布施
星耀十方量思辰
敬上
一名小中医学徒的国学修行小记
用一分文字
尽一分绵力
给汝一分小启发
喜悦活在当下
周四更新...
PS: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