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道德经万物皆为我所用,混同于世界,一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庄解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一句在庄子《天道》篇也出现过。在《天道》篇“轮扁论书”的寓言故事中,庄子说“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一直主张要“化声以相待”,这种“化声”是正语、正念,是没有偏见或分别心的状态下自然发出的声音,这叫“语”;而由感官认知的思辨结果才说出的话,叫做“言”。庄子认为内心觉醒的人只是作为上天的传声筒,他所说的话都是“声之于响”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是内心的觉知,是自我灵魂的觉醒,没有丝毫的刻意,而“言”用感官认知得出的言论,都是对他人它物而发表的看法或认知。据此,“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可作如下解读:内心觉知的人不会有对他人它物的是非评判;只知道评判是非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灵魂没有觉醒的人。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