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道德经我们头脑是有局限的,只是上天的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王弼版)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廑)。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其实这一章是在对上一章“物形之”的延伸解读。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长成什么样子,那要看是从哪里来的,母体是什么?然而追根溯源,追到根本上去,万物一定有一个根源,这个根源是天地之始。
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大父母也”,另外,在《道德经》第一章就说到“无名,乃天地之始,有名,乃万物之母”。从万物追溯到天地,再追溯上去,天地的母体只能是无形的“道”。万物的母体各有其名,各有其形,各有其状,故有“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等等芸芸众生相,此谓“物形之”。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既然知道天地是万物的大父母,那么就能知道天下万物是“以形相生”的。而天地这个大形,只能来自无形。所以,既然知道天地来自于无形,我们就应该守住那个“无形”。换言之,一切的有形存在都是枝枝叶叶,都是表象,而非世界的本源。要回到根本上去,就要守住无形的世界,精神、真气,都是无形的存在。守住精神,守住真气,才是真正接近于道。故曰“没身不殆”。只要那个无形的“精气神”在,即便我们的有形的肉身灭亡了,不存在了,依然可以演绎或创造生命。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