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道德经知足则不求越空虚,越贪婪,越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和第四十七章以及第八十章,都可以结合起来理解。人们在返朴归真的时代,是用内心的觉知代替感官认知,当然也可以代替交通工具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庄子说“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这则寓言故事就是在说明万物之间的联系最快最便捷的途径一定是“心知”,无论是多么快的脚步或速度,还是风一样工具,都不及一个眼神的交流,更不如内心的先知先觉,这种先知先觉是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庄子《胠箧》篇记述“在至德之世,民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治至矣。”在有道的时代,人们即便离得很近,也不用相互地你来我往,彼此之间能够心领神会,所以马匹只会用于简单的农业劳作,不用在驿站之间奔跑。适逢乱世,天下无道的时候,“车轨接乎千里之外,赢粮而趋。”人们都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比的是快捷的交通工具,那种与生俱来本有的觉知却在无形之中丧失殆尽。这里的“戎马生于郊”,指的是人们只会凭借外在的工具而行动,一旦缺少交通和信息工具就寸步难行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