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道教与道家是一回事吗

发布时间:2025/1/17 11:09:01   点击数:
中科公益爱心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80504/6213643.html
道教与道家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道教与道家并不是一码事。人们之所以容易混淆,不外乎有两点:一是老子既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道教教徒顶礼膜拜的尊神,被称为道教始祖,尊称为太上老君;老子画像二是道教吸纳了道家哲学的理论成分,特别是道家富有神秘玄虚内容的思想成分和价值追求,甚至道家经典《道德经》、《庄子》也被道教奉为经典。这些都容易让人们混淆道教与道家的区别。其实,道家对道教有很大影响,但道家并不等于道教。很简单,道家是哲学派别,是春秋战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中的一派;道教则是秦汉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作为哲学派别的道家学派有自己的核心概念,有着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而作为道教的宗教派别,它有自己的信奉尊神、宗教信仰、宗教组织、宗教禁忌等内容。当然,为了进一步理清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我们首先应了解道家鼻祖人物老子及其与道教的关系。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生卒年限无可考证,相传为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收藏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国家档案局局长的职务。由于职守关系,他熟悉历代各种典章制度,学识渊博而睿智,其代表作是有名的《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相传老子因战乱离家西行,过函谷关时应关长尹喜之求,作《道德经》五千言。其实,经学者研究考证,传世的老子《道德经》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由其门人追记老子遗说,到战国时由楚人环渊纂集而成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四十》:“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这里说的楚人环渊学黄老之术,著上下篇,可能就是指《道德经》上下篇。所以,《老子》这本书文字多半由环渊撰写,其精神主旨则是老子的。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写本,对研究道家学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道家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微妙玄虚,具有不确定性和无限包容性,难以用语言形容,常用“一”、“大”、“无”、“玄”等代表。老子用一个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道”,冲破了传统神学思想的束缚,挑战并取代了商周以来绝对的人格神,即天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道教产生后,将老子提出的“道”作为教义的核心加以崇拜和信仰,并予以神学解释。道教认为道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为宇宙的创世主和主宰者。“道”在道教这里已从哲学意义上被彻底神化。五斗米道创立之初,老子便被加上“太上老君”尊号,以后许多道士又假借其名,根据老子所著《道德经》等编写道教经典,完善道教教义,后经唐宋统治者的不断加封,老子不仅成了道教教主,人间神仙,其《道德经》亦被奉为道教经典,老子也被神格化了。例如,相传当年老子故乡苦县交通不便,老子用鞭赶牛,鞭断为两截,太清宫和老君台各留一截。道教既奉老子为道教始祖和尊神,故将此物演变为发簪,横插在道士发髻上,以示尊崇。再如,隋唐时期皇室实行儒、佛、道并奖政策,尤其李唐王朝特别重视道教,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始祖,故敬崇老君,道教因之大盛。唐玄宗最为崇道,遍立道观,一再追加老君尊号,还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礼遇道士,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并把它视为诸经之首。唐武宗更是醉心符箓炼丹,造作望仙楼观,宠信道教有加,并于会昌五年(即年)下令灭佛,尊崇道教。现在,《道德经》作为重要的哲学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63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