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诸子百家,其实都源于道家中华神秘文化

发布时间:2024/8/4 11:21:11   点击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先秦诸子思想,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原典”、“原动力”。以孔子、老子、墨子等为代表的先贤们,创立了各自的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王国维语),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诸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历来颇多争议。传统观点通常以儒家为主流;但也有观点认为,道家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甚至有学者认为,诸子百家都渊源于道家。例如,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者、政治活动家江瑔,在其所著的《读子卮言》一书中就指出:“道家之学,较诸家为最早……诸家之学皆起于春秋战国之时,道家之学则在春秋战国以前,而源于有史之初。”又说:“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士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下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遂分途而趋,各得其师之一端,演而为九家之学,而九流之名以兴焉。”还说:“大抵古今学术之分合,以老子为大关键。老子以前,学传于官,故只有道家,而无他家,其学定于一尊。老子始官而终隐,学始传于弟子,故由道家散为诸家,而成为九流之派别,是老子为当时诸家之大师,或亲受业于其门,或转辗相授。”这些说法,并非全无依据,凭空臆造。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确实是最兴旺的一个派别。例如,《庄子·天下篇》把当时的学者概括为八家,除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外,其余四家都属于道家,分别是宋钘、尹文之学,彭蒙、田骈、慎到之学,关尹、老聃之学和庄周之学;《荀子·解蔽》列出了六家,道家占了一半;《吕氏春秋·不二》列十家,道家也占了其中五家。可见在先秦诸子中,道家之兴盛!此外,在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的诸子文献中,又以道家的著述最多,共有篇,高于儒家的篇,居诸子各家之冠。这还没有算上实为道家而被错误列入别家的文献。当然,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诸子百家渊源于道家。但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东周之前,学在官府,“庶人不议”;东周以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诸侯争霸,“处士横议”,学术逐步走向民间。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子创立的道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打破了官方对学术的垄断,促使官学走向民间。也就是说,诸子百家其实都是出自道家门下,或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59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