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儒家源流老子创立道家,批评儒家

发布时间:2024/8/3 11:37:13   点击数: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

道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中坚学派之一,创始人是老子,这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但是老子这个人究竟是谁,那个时代人的人,就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

有人说老子原名老聃,与孔子同时代,但比孔子年长。孔子还曾带领一班弟子到老子哪里问礼。老子最著名的作品是仅有五千文字的《道德经》。但是孔子自创立儒家学派,再到墨家出现,当时并有人讨论老子的言论。孔子本人没有任何有关老子的言论,孔子的弟子及墨子也没有。

及至孟子,也没有见他有任何关于老子的言论。但据说庄子,大约与孟子同时或略后,却大谈老聃、孔子、颜回。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要么,老子言论出现在孟子之后,庄子之前。要么,在孟子之前,道家还没有形成影响力,没有受到普遍重视。

从《孟子》一书来看,齐惠王,梁襄王时孟子已经是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了。庄子即使与他同时代,也属后生,两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孟子讨论当世流行学说,曾提到墨子杨朱许行等人,却从未提及道家人物,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老子及其学说的流行,当在孟子之后。

关于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区别,我们一般会强调说儒家刚健有为,道家清静无为。但其实,我们对老子的“无为”概念是有误解的。“无为”不是什么顺应自然而不妄为,它的真实含义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在这个定义下,老子并不是不要求统治者有作为、有贡献,而是要求统治者有作为、有贡献的同时不因其功劳而称孤道寡、作君作王,不恃其功劳聚敛财货,过不劳而获的奢靡生活。他要求统治者功成身退。

在老子看来,导致天下混乱的原因并不是什么人心日下、礼崩乐坏,而恰恰是因为世间存在着激发人们欲望、破坏社会团结的事物——权利、财货,以及安逸享乐的生活方式。有个皇位在那儿就必然会有人去抢,有贵必然有贱;有财货,就必然会有人去争,有富必然有贫;有不劳而获的奢侈生活,就必然有人去向往追求,不再安分。社会集团中一旦有了贫富、贵贱的分化,阶级的对立,矛盾斗争将永无止息,直至社会集团解体,这才是社会纷争不息的徴结所在。

平王东迁,周王室势力衰落,强大起来的诸侯因为争夺霸王之位而征战不休。到了战国时代,诸侯为争夺土地、人民、财货而发动兼并战争,为统一六国,成为皇帝而争战。所以,归根结底满足统治者无欲无尽的欲望才是导致天下纷争不息的原因。所以,老子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讲的无为政治根本不是什么无所作为,而是指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令见可欲等具体的政策,是指功成身退。老子批评儒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圣弃智,即不尚贤,绝仁弃义,即行不言之教,绝巧弃利,即不贵难得之货。老子讲无为政治的目标就是要在社会上消灭权力、财货、不平等的生活方式等引起欲望的事物,使人类社会进入没有阶级压迫、贫富分化,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59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