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跟我一起读中国哲学简史十
冯友兰先生认为,先秦的道家思想有三个阶段:以杨朱为代表的是第一阶段;《老子》书中大部分所代表的是第二阶段;《庄子》书中大部分则是第三阶段。如果说墨子的思想人人都要实行兼爱被看做是极端道德主义,那么物极必反,这个主张超出了人的极限,杨朱起来开始反对墨子。
杨朱,生卒年月大概在公元前三九五年至前三三五年,杨姓,字子居,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之一杨朱学派阐述了人本的发展意义,对各学派都有影响和启发,《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则说明了杨朱思想在当时影响之大。
杨朱发展了老子“身重物轻、无为而治”的思想,形成了“贵己”“为我”的学术主张。《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是说,能够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惜的人,不把自己当回事,又怎么会把别人当回事呢?《庄子》第三章《养生主》篇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图有名,做坏事不致于获刑,在刑与名之间顺应自然而行事,可以保护身体,可以保全性命,可以保养精神,可以颐养天年。这些都是与杨朱思想一致的全生避害、轻物重生的早期道家思想。
《韩非子》中《显学》篇说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孟子》书中说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分别从各自的思想出发,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杨朱“轻物重生”即“贵己”和“人人为自己”即“为我”的思想主张,这是杨朱学派与法家和儒家在伦理观和教育观上的分歧。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保全生命、避免损害生命,为达到这个目的,杨朱的做法是“逃避”。而按照老子的思想,人若懂得事物演变的法则,并且按照这些法则来做事,就可以使事物和外部环境对自己有利,但是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无法预见的因素有很多,杨朱在遁世之后,因为难以完全逃避复杂社会的尘俗,就为其生活方式形成了一套道理和一系列的思想,这与一般隐者远离世俗就不再介意社会对他们的评论、不去为自己做辩护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早期道家思想是从私出发的,杨朱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将早期道家思想加以发展,而在后来的发展中,从更高的观点看世上的事物,思考超越自己以外的世界,因此“私”的思想被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