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夜辰读书104禅宗与道家南怀瑾说
撰文/夜辰·河南郑州
编辑/渝夫·天津河东
那么,怎么认识禅宗与道家?来读读南怀瑾的著作和夜辰的书评吧。
南怀瑾的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乘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等,做了基础性的精辟概述;下篇是道家与道教,对道家学术思想、隐士思想、方士的学术、老庄思想以及道教的形成等,做了深入的剖析,一些观点独创新颖、很有见地。
不过,说禅也好,论道也罢,以我有限的这点儿认知,读完后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南师学如汪洋,我等虚度光阴”。南师经常引用的一首诗:“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这是他一生的写照,“自得天机自长成”,他凭借不懈努力,贯通儒释道,成就大觉悟。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扎根中华大地,儒释道传统文化浸透于血液之中,可以说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是儒释道的生动注解,即便是目不识丁者,也无法摆脱民族文化根性的束囿。如此以来,既然还识几个大字,而且有认识自我的渴望,那自得从儒释道中寻个根来,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做成的。
南师的《禅宗与道家》算是了解释与道的入门书,讲得还算是通俗易懂,起码能让人对这两大体系有个纲目性的认识。前段时间看了《佛陀传》和《六祖坛经》,对佛教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认知,现在再看这本书,相当于南师作了一次串讲。
禅宗是教外别传的法门,起源于灵山会上“佛主拈花,迦叶微笑”,第一代祖师是摩诃迦叶,到第二十八代正是菩提达摩大师,他东渡来到中国,“一花开五叶”,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第一大宗派。
说起禅宗,早先的感觉就是代表着“智慧”,而且对禅宗的印象好极了,远胜于其他的佛教派别,因为它不拘一格,自由自在,还没有神、仙、魔、鬼的干扰,想象里就是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在修行,虽也是平常过日子,却处处都显露出大智慧。这次学习之下,不是对禅宗更了解了,反而觉得更迷离和神秘了,不管懂与不懂,兴致是越来越浓烈了,看来南师这导师真不赖,为师者授人以知识不若给人以疑惑,正所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至于道家和道教这篇,看得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索然无味。一方面,因为这书篇幅有限,在有限的篇幅内高度浓缩道家的历史发展等,信息量太大,一遍看下来很难接受;另一方面,内容涉及到《易经》、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养生、炼丹、修仙等等,单拿一个出来看得都蒙圈,串起来更是云里雾里的,实在是搞不懂。
如果说看出来点啥,那就是南师告诉我们,道家思想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太过玄妙,是我们看不懂,不是他们太幼稚。我们口中的杂毛老道,以及点石成金的神通、炼丹修仙的幻想、养生练气的法门等等,其背后自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甚至是我国化学、医学、药学、天文学、星象学、历法学等自然科学的根基所在,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切不能无知的予以轻视和小觑。
也是,没有慧眼,哪来的宝藏啊!想想,自己有的时候真是可笑至极,明明一无所知,说起来却滔滔不绝,对啥事儿都能生出一堆“看法”。不读一本佛经,却可以对佛陀品头论足;没读过《老子》《庄子》,却对道家思想指指点点。今后,还是紧紧的闭上嘴巴,大大的睁开眼睛吧!
夜辰,本名张烨琛,“80后”,生于鹿城,军装在身,奔走四方;以劳作砺志,以读书修行,以文章会友,涵养心智,求索人生,现已出版多部个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