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道德经尊重自己内心的需求,一切都在内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王弼版)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庄子《知北游》篇这样叙述的:豨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
在远古的帝王豨韦氏那个时代,人们都活在一个纯真的生活状态之中,相互信任,没有攻占之乱。作为首领的狶韦氏,他和大家商议国事的地方,就是一个围猎的场所,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也没有任何守卫的力量,并且狶韦氏围猎的地方是对外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入,就像逛自家后院一样,不知道什么是威权?人人生而平等自由。
到了黄帝那个时代,黄帝和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就是一个有围墙的花园了,闲人不得入内,让人感觉到了神秘和距离,对这个地方投以敬畏的目光;
到了舜的时代,开始了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攻打一些小国家,舜有了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于是把常住的地方和办公的地方建成了王宫,用重兵把守,威风凌凌,没有一定特权的人是无法进入王宫的。人们对这样的深宫大院深感恐惧和害怕。知道这样的王宫代表着高高在上的威权和武力。
到了商汤王、周武王的时代,帝王不仅躲在王宫里轻易不出来,并且议事的时候,都是躲在密室里才稍稍感觉安全,因为人人都对这种威权和高压既感到害怕和恐惧,又感觉到无比的憎恨和厌恶,人人想得而诛之,故尧舜这些帝王也是惴惴不安于庙堂之上。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