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BR15生而曳尾于涂中,读庄子今注

发布时间:2024/5/29 9:38:50   点击数:

作为入门材料,本书适合庄子及道家思想爱好者阅读。作者对比原文和古人的注释,用白话文呈现出了比较易懂的庄子入门读物。

这里首先为庄子先生安排3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庄子:周公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埃隆马斯克:是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我们居住的宇宙有可能是计算机模拟的。

—庄子: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

—霍金:宇宙由一个“奇点”的大爆炸起始,时间也就是从那时有的。

—庄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清代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提到:“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好了,回到本书,故事大王庄子先生兼天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医学家于一身,继承老子的思想,借动物、神灵、人物讲述一个个寓言故事,阐述“道”的思想,也顺便批判了儒家等流派。

所谓的“道”,是宇宙基本原理,人只有顺应了“道”,才能遵循宇宙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真正活出自我。

正如日本福永光司说:“天地自然的秩序是所有秩序的根本,存在于天地宇宙间的普遍性的秩序,就是‘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中的普遍性的价值,而以‘道’为基础的存在方式为‘德’。

遵循了“道”,自然可以做到“无为”,也就做到了“内圣外王”。

全书共33篇故事集,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道家对宇宙、人、物的观点。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三篇是:

--《逍遥游》:透破一切束缚,在广袤的空间里放飞自我。在开篇首先抛出了庄子宇宙观。

--《秋水》:海若不屑于与河伯辩解,而只阐述“大”有多大,“小”有多小。庄子借海若和河伯的对话脑洞大开,通过列举几个寓言故事阐述了无穷相对性的价值判断。

著名的“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表达了在时空维度上庄子对井蛙、夏虫自我束缚的批判。而我却认为:角度不同,只是换了参照系而已。个人观点。

--《天下》:掌握了“道术”的人洞悉宇宙的本源问题,做正如《史记》中司马迁评价庄子其人:“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经历天人,神人至人,最后成为圣人(这里的圣人与儒家的圣人思想截然相反)。

许多著名的成语故事、典故多出于《庄子》。读了本书才知道原来对一些成语的理解是错误的。如:相濡以沫等。

关于庄子的精神境界之高,参考如下摘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逍遥游于无限之中,徜徉于宇宙范围内的庄子挣脱一切心灵的枷锁,忘掉尘世间的一切,他的内心是多么通透!多么畅快!

正如《史记》中司马迁评价庄子其人:“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是的,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58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