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混沌

发布时间:2021/12/4 12:34:44   点击数:
混沌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庄子·内篇·应帝王》的最后一篇,短短几十个字的小短文就是绘本《混沌》的灵感由来。

读故事

“混沌,混沌,我喜欢你。”与《庄子·应帝王》中的混沌比起来,梦枕貘和松本大洋笔下的《混沌》更像是写给孩子们的温柔童话。

“混沌,混沌

这不是谁的名字哦,因为它还没有名字。

因为没有名字,所以它不是任何人。

也正因为它不是任何人,它才能成为任何人。

这就是混沌这种东西。”

混沌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混沌什么都像,什么都不是,混沌是混沌,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不需要眼睛也不需要耳朵,是个喜欢望着天空傻笑的家伙。混沌更像一只温柔的小兽,蓬松生动,怡然自得。

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

倏和忽到混沌的地方游玩。他们觉得混沌没有七窍,便好心为混沌画上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

画完后,混沌慢慢地倒下了。

“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呀”。

你喜欢一直向着天空微笑的混沌吗?

作者

绘本《混沌》由梦枕貘著,松本大洋绘。

梦枕貘,日本小说家,“貘“是一种吃掉噩梦的奇兽,因为一直想写出梦一般的故事,便取了这个笔名。

松本大洋,日本极有个性的漫画大师。其作品以视觉风格鲜明,分镜极富想象力著称。

绘本《混沌》,是梦枕貘与松本大洋根据中国古籍记载,以相映成趣的文字与图画,给读者描绘了充满奇幻与想象的故事,让古老的中国神话以鲜活的生命力为世界所知。

精神内核

简单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不同形态的“混沌”Chaos

远古中的混沌,在中国古人的传说中既是盘古开天地之前模糊的一块未知,又是远古时候的一种凶兽。在中国的传说中,有一个开天辟地的远古凶兽叫做“混沌”。根据《左传》记载,混沌的形象如同一只有翅膀的熊,但他无头无尾。在《山海经》中,混沌被描述成是一只神鸟。形状像一只袋子,颜色红得像赤色的火焰,有六只脚,四只翅膀。混沌虽然没有脸,却能够辨别歌声、识别舞蹈。然而混沌最怪异的并不是长相,而是脾气——它是一头不分善恶、颠倒是非的怪兽。如遇到有德行的好人,它会非常反感,对他们大肆施暴;如遇到凶恶的坏人,它反而会跟随,并听从他们的指挥。

庄子中的“中央之帝”混沌,敦厚茁实,神秘之中自有不语的庄严。倏、忽两位帝王与混沌一动一静,一短暂一恒久,一人工一自然,对比之间意味深长。

绘本中的“混沌”褪去了庄子原文中“中央之帝”的庄重感,成为一个没有眼睛、没有嘴巴、没有鼻子,却还总是朝着天空微笑的可爱生灵。

构思巧妙的《混沌》Chaos

绘本描述:梦枕貘和松本大洋的《混沌》糅合了庄子中混沌之死的故事。同时梦枕貘老师在本绘本中不止于《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混沌的要素,他还仔细研究了更多的中国古代经典中关于混沌的文字,将它们全都杂糅进了这薄薄一册中。

第一次对混沌外形进行描写时,参考的是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中关于混沌的描写:”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

而第二次描写混沌外形的时候,则参考了《山海经·西山经》“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的说法。

绘本把“日凿一窍”变成了更温柔的画上七窍,视角和语言都带着日式小说的清新味道。为了让故事呈现出多样性,故事中混沌开窍之后梦枕貘老师也没有明确说混沌死了,而是说他再也没有起来。绘本保留了温柔的笔触和故事的厚度,也让我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各自定义故事的结尾。

画面处理:松本大洋的画风极具日本传统绘画风格,但在细节刻画上又有别于浮世绘,具有自己鲜明的绘画语言。

画家在绘制混沌时有意避免过分复杂的图案,不仅将混沌不明的状态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更好地帮助读者对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了理解与体悟。

绘者也采用远景大场面的设计来烘托气氛,更借由山水自然之风光来表达混沌逍遥状态,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其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绘者将除混沌以外的其他人物皆画得很写实,倏、忽二人更是对其面貌进行仔细描摹。而这种与“混沌”反差极大的画风则有效地展现出了二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产生悲剧的必然性。

在《混沌》一书中,混沌开窍就是绘本的主线,串起了整部绘本的每一页。松本大洋老师非常好地平衡了文字和画面的节奏感。

引发共鸣的混沌Chaos

混沌无眼无耳,无嘴无鼻,喜欢仰望着天空微笑。这像极了婴儿时期的我们,对世界懵懵懂懂,但却经常微笑。随后,“忽”和“倏”两个帝王对混沌的善意所为,却画蛇添足般压垮了混沌。我们仍想念那个朝天空微笑的小小混沌。

“倏”和“忽”有时像生活中的长辈、朋友,有时像网络上指手画脚、污浊不堪的舆论。在喧哗的世界中,为了不迷失自己,我们屏蔽他人的评语与看法,不想人为地受到干扰,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但“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呀”。

结语

绘本虽然很简单,却让人感慨万分。这本《混沌》看起来是一个略显悲伤的童话故事,却是现实的一个寓言。

两千三百多年前,庄子以其奇特的想象和多端变化的文笔,借由充满浓郁浪漫主义色彩和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阐述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庄子·内篇·应帝王》的“混沌之死”就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

如今,穿越时空跨越国度,他笔下的文字再度打动了两位日本的创作者。《混沌》绘本虽然从故事内容上看与《庄子·内篇·应帝王》中“南海之帝为倏”一篇相同,但是梦枕貘借由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了再创作,把寥寥几句的一个哲学故事,融入个人情感,改编成了一个有些浪漫也有些伤感的童话,使之产生了有别于庄子原文的故事内核,这恰是此绘本的特别之处。

“但不知为何,我却很喜欢,一直朝着天空微笑的混沌”——这句话道出作者创作这篇故事的原因,他绝非是在像庄子那般讽刺时政,而是更多地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初始状态的怀念和思考。混沌虽然有眼看不到、有耳听不见,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因此痛苦、彷徨、迷茫,相反,它的内心是快乐安适的——“就是这样的家伙,却总是朝着天空微笑”。而这种被作者反复强调的“朝着天空微笑”的状态,正是庄子所追求的通达精神,它能超越现实世界,使人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一个道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这故事背后深远的哲学思考,耐得起后人无数种解读啊。

往期文章:《塞翁失马》

制作团队:传承CC

本期责任编辑:张凯波陈梓扬绘本朗诵:彭汇宜彭洁宜绘本翻译:李锴彭汇宜配乐:陈梓扬文本:王苏琪张凯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28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