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中国顶级思想智慧诸子百家一览
1、
二千五百多年前,也就是中国的先秦时代,诞生了许多的思想家,比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他们的思想智慧照亮了那个蒙昧、黑暗的时代,也启蒙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智慧。
几乎与此同时,在印度,释迦牟尼诞生,佛学开始兴起;
在西方地中海、小亚细亚沿岸及现在的欧洲和北非区域,诞生了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和像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哲学家。
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的巧合,相距数万里,没有任何信息的互通,全世界最伟大的文明几乎在同一时间诞生和兴起,这一现象,即便到了现在,无数专家、教授、学者还在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是他们串通好了的?还是这就是老天冥冥中的安排,让他们来拯救愚昧而苦难的人类呢?
这个话题太大,太玄,太深奥,远不是小编我一枝秃笔可以阐述的,今天文章一开篇,我简单写了上面几句话,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宏大的背景,进而引出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话题。
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大致情况,也可以说,他们的思想言论,就代表了我们祖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最顶级的思想、谋略和智慧。
相信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一定会对先秦诸子百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认知和智慧也会得到一个很大的飞升。
我们先来说儒家:
儒家,最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孟子、曾子(曾参)、子思(孔子的孙子)、荀子等,儒家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主要推崇和遵从的体系,一直到现在,儒家思想仍然在主导着当今社会,并且已经深深刻进了每个人骨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儒家,大都出自主管教化的司徒之管,甚至包括那些主理祭祀、红白喜事、庆典、仪式等的主事人,他们就是最早的儒家代表。
往大了说,儒家也是辅佐君主、调和阴阳、明晰教化的一派。儒家的信徒在熟读儒家的六部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春秋》、《周易》之后,注重仁义道德之间的关系,追叙尧、舜为祖师、效法周文王、武王的章程,尊孔子为宗师,这是儒家非常崇高的地方。
孔子曾经说过:儒家六经典,也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在教育人民和讲求政治的目的上是一致的。
比如《诗经》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不读诗经,人们就会很粗俗;《礼》是被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个人没有礼,就会成为一个野蛮的人。国家、社会没有礼,就没有规矩和约束,就没有上下尊卑,没有体系和秩序。
《易》是用来预测天地玄机和明晓神奇的变化,《春秋》是用来交代人们明辨道义的。所以说,到了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地方,看它的民风,就很容易看出这个国家是用什么方法来教化民众的。
如果民风淳朴憨厚,这是用《诗经》教化的结果;民众通达事理,有远见卓识,这是用《尚书》教化的结果;心胸大度,平易善良,这是《乐》的教化结果(不过,《乐》已经失传)。
如果民众心智纯洁,见识精微,这是《周易》教化的结果;民众谦卑庄重,谦逊节约,这是《礼记》教化的结果,善于言辞,会用典故,通晓道义,这是《春秋》教化的结果。
所以说,如果没有《诗》的教化,人就会很愚昧;没有《书》,人就容易虚妄不实,多诬陷不实之言;没有《乐》的教化,就会骄奢淫逸;没有《易》,民众就会狡猾邪恶;没有《礼》的教化,社会风气则浮躁不安;没有《春秋》的教导,朝野会秩序混乱。
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精妙言论就断绝了,他的七十多位弟子去世后,儒家所倡导的要旨就混乱不堪了。战国时形势纵横交错,真假难辨,诸子百家的学说言论,也就显得纷然杂乱了。
一笔带过儒家,下面我们来看其他家。
2、
道家,大多出生于史官,他们经历并记载了历代的成败得失,兴亡治乱,以及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能抓住要点和根本,清心寡欲,善守自己的本性,用卑微弱小的地位来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
道家把这一原则作为君临天下,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道家精神符合尧舜的克己礼让,与儒家《周易》的谦恭也十分吻合,这是道家的长处所在。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