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文艺课从扬剧电影衣冠风流看江左风流

发布时间:2024/5/24 10:10:31   点击数:
在今年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将有13部经典艺术电影在江苏大剧院水滴影院展映,其中扬剧电影《衣冠风流》是电影史上鲜有的以魏晋南北朝为背景的题材,“衣冠”指的是古代士族,“风流”代指东晋最负盛名的宰相谢安,此处“风流”不是西门庆式的,而是林黛玉式的,“自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是有才华,真性情,不拘礼教。今天课代表就和大家聊聊这位“江左风流宰相”。运筹帷幄淝水大捷清苏六朋《东山报捷图》关于谢安,大家最熟悉的是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在他的运筹帷幄下,侄子谢玄、弟弟谢石在前方率领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前秦80多万大军,使国家转危为安,东晋王朝又向后延续了几十年;将谢氏家族推向荣耀的顶峰,才有了后来的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此外,还因此有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典故。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淝水之战的战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朋友对弈,他瞥了一眼,就将其放在一旁继续下棋,一盘结束了,友人问是什么消息,他轻描淡写地说,没啥,就是小儿辈打胜仗了。虽然表面上如此淡定,但下完棋后,马上去朝廷汇报战绩,急得连鞋子上的木齿断了都没有察觉,可见打了胜仗后,谢安的内心还是无比激动的。除了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谢安本身就是个极有魅力与故事的人,根据相关史料,他的人生轨迹可以这样概括:少年时期即以清谈知名,但屡辞辟命,隐居东山,直到四十多岁才为了家族利益出仕,此后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位有才干、真性情、不拘礼教的“江左风流宰相”,但连缀所有事迹碎片,你就会发现谢安的人生就如他所指挥的淝水之战,尽在自己的运筹帷幄中。力求周全避世不入在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大动荡以及魏晋时期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士人们为免受牵连,开始流行“隐逸”与“清谈”,“隐逸”比较好理解,就是归隐山林,不出来做官了;“清谈”是从“清议”演变而来,原本是用来评议朝廷人物任用是否得当,后来就演变成专谈老庄、周易等“清言”。作为东晋名士,谢安也不例外。谢安从小就熟读《论语》、《左传》等儒家经典,对《周易》、《老子》、《庄子》也是倒背如流,每次都能侃侃而谈,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技惊四座,因此他年少时便以清谈出名。当时虽然也有不少人觉得清谈误国,包括王羲之,但谢安则认为误国的原因是本职工作没做好,不能让清谈背这个锅。因为才华出众,当朝股肱大臣纷纷向谢安抛来橄榄枝,请他出仕,其中包括东晋开国宰相王导、皇亲贵胄扬州知府庾冰。谢安先在相府里做了一段时间佐著作郎,负责府上来往的信件和文书;接着又在扬州府任职了一个月的掾属,这个职位相当于现代一个单位的人事主管,但很快就辞职不干了,隐居在会稽的东山,过着有歌听、有舞看的日子。后来朝廷又多次征招他,都被拒绝了,一气之下,宣布永远不再录用谢安为官。当然这件事后来并没有对谢安造成任何影响,反而让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如果仅凭“清谈”和“隐逸”就来断定谢安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士人,似乎也并非如此。在他与堂兄谢尚的一次对话中,曾说与王氏家族比起来,谢家仅有军权而无内任,可见他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58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