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夏朝十大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你听过吗
一、大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他是上古时期的夏后氏首领,也是夏朝的开国君王。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被尊称为大禹、帝禹、神禹。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鲧,母亲是有莘氏之女修己。据传,禹因为成功治理了洪水,被帝舜禅让为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他正式即位,将阳城作为都城,也有说法是平阳、安邑或晋阳。他建立了夏朝,分封丹朱(尧的儿子)于唐国,分封商均(舜的儿子)于虞国。
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禹被后人尊称为夏禹,他与伏羲、黄帝并列为上古时代的贤圣帝王。他最为人称道的功绩就是治理了滔天的洪水,并划定了九州,奠定了夏朝的基业。禹去世后,被安葬在会稽山(今属浙江省绍兴市),留下了禹庙、禹陵、禹祠等遗迹。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都会前往禹陵进行祭祀。
成就:划定九州,涂山之会,铸造九鼎
二、姒启
姒启,也被称作夏启、帝启、夏后启或夏王启,出生于阳翟(现今的河南省禹州市)。作为禹和涂山氏族女子的儿子,他是夏朝的第二位君王。
在禹逝世后,姒启成功取代了伯益,继承了王位。之后,他通过甘之战击败了强大的有扈氏,从而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声音。然而,尽管他有着显著的军事和政治成就,姒启在晚年却沉迷于音乐和饮食,导致政局动荡,甚至发生了武观之乱。
姒启一生征战无数,最终因病去世,享年大约78岁,被安葬在安邑附近。他的继位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这也标志着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
姒启去世后,他直接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太康。从大禹到姒启,再到太康,这三代人的传承彻底终结了儒家学者们高度推崇的禅让制,为后世开启了一个新的制度——世袭制。此外,传说中姒启还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以供自己享乐。
三、姒太康
公元前年,启因病去世,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夏后的统治权,相互间发起了激烈的战争。公元前年,太康继位,他是启的长子。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跟随父亲启享受奢华,太康即位后的生活变得极为腐败,他沉迷于游玩和享乐,对朝政事务漠不关心。有一次,太康带着家眷和亲信外出狩猎,竟然数月未归。
在此期间,东夷部族有穷氏的首领羿抓住了这个机会,起兵发动战争并成功攻占了夏后的都城斟鄩。羿成为了夏后的实际统治者,而太康则被拒之城外,失去了统治权,被迫流亡至戈地。
太康的五弟武观与他的母亲在洛水北岸苦苦等待太康的归来,但他们始终未能等到。武观深感眼下的凄凉与悲哀,同时追念祖父禹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于是创作了《五子之歌》。
大约公元前年,太康在戈地病逝,并被安葬在太康墓中。这段历史揭示了夏朝早期统治者的腐败和内部争斗,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四、仲康
夏朝仲康王:权谋与梦想的挣扎
仲康,夏朝第四任君主,一个承载着复兴王朝梦想却饱受权谋之苦的帝王。
在太康荒废朝政、被有穷国羿夺位后,仲康被诸侯推举为新的夏王。然而,这个王位并非他轻易可以掌控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仲康不得不屈从于羿的条件,每年向有穷国进贡大量财物。
仲康元年,他表现出对军事力量的重视,任命胤侯为大司马,加强军队的训练。然而,这种军事扩张也带来了内部的动荡。在仲康五年,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日全食,让仲康对羲氏与和氏两位天文学家产生了误解。他盲目地将他们定罪,这一决策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朝中的矛盾。
仲康七年,仲康的统治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他宣布不再向有穷国进贡,并命令有穷国继续向夏王朝交纳税赋。这一决定彻底激怒了有穷国国君羿,再次率领军队入侵夏朝领土。夏军不堪一击,节节败退,仲康的王位岌岌可危。
在仲康的统治期间,他试图通过军事扩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由于对科学的误解和对权谋的无知,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仲康的死亡,不仅意味着夏朝王权的再次更迭,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短视与无知。
五、相
姒中康不幸病逝后,年幼的姒相继承了夏朝的皇位。由于后羿的军事威胁,相被迫离开了夏朝的都城,将都城迁至商丘。商部落已经迁徙到西北,因此商丘成为了夏朝的新帝都。尽管相的力量相对弱小,但由于先祖夏禹的功德深入人心,仍有一部分诸侯,尤其是同姓诸侯斟灌氏和斟鄩氏,坚定地支持相。
在相继位的第八个年头,后羿因为过于依赖武力而忽视民事,沉迷于田猎之乐,并疏远了他的良臣武罗、伯姻、熊髡和尨圉,转而信任了寒浞。最终,相被后羿的贴身卫士逄蒙杀害,而寒浞则派他的儿子浇带兵进攻斟灌。面对强大的攻势,相不得不再次逃离,前往帝丘。在此期间,他先后征伐了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并成功使于夷臣服。
然而,第二年,浇再次发动攻击,成功攻入帝丘并找到了相的住所。面对无法逃脱的困境,相选择了拔刀自刎。在相的生命中,他曾娶了有仍氏国君之女后缗为皇后。后缗在相死后回到有仍国,并生下了少康。
相的离世标志着夏朝中断了长达40年的统治。而在相的后人中,有一支以“相”为姓,继续传承着夏朝的血脉。
六、少康
少康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展现出他的才华和决心。他成为了有仍氏的牧正,也就是牧官之长,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对畜牧业的深刻理解。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平静,他不得不在浇的追杀下逃离,最终投奔了有虞氏,并担任了庖正,负责掌管饮食之官。
有虞氏的君主虞思对少康的才华和决心深感敬佩,于是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并将纶邑,也就是今天的虞城县东南地区,作为他的根据地。少康因此得到了“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的支持,这是他复国计划的重要基础。
少康虽然只有方十里之地和五百人之众,但他并未因此气馁。他首先联系了逃亡有鬲氏的夏朝遗臣伯靡,收抚了斟灌氏、斟寻氏被伐灭时逃散的族人,逐渐组建并发展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他精心策划,利用女艾作为间谍打入浇的内部,又让自己的儿子季抒诱杀豷,最终成功消灭了过、戈两国,复兴了夏禹的伟业。
在这个过程中,少康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谋略。他明白自己的实力与敌人相比处于劣势,因此他更多地使用了诡诈手段,而不是硬碰硬。他的成功并非轻易得来,而是经过了许多曲折和努力。
《楚辞·天问》中有一首诗描述了少康复国的过程。诗中提到少康曾用行刺或袭击的方法除掉了浇,这可能是女艾夜间行刺的一幕。尽管浇自以为万无一失,身披坚甲,但最终还是被少康找到了机会,利用田猎放犬逐兽的机会,成功袭杀了浇并断其首。随后,少康又攻灭了豷和寒浞。
寒浞在自杀未遂后被绑到伯靡面前。伯靡历数他的罪状,最终将他的肉一片片割下,使他凌迟至死。同时,少康命令将豷剁成肉酱。这一系列的行动展示了少康的决心和冷酷,也标志着他成功复国的终点。
七、桀
桀,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名癸,也被称为履癸,是帝发的儿子。帝发逝世后,桀继位为夏朝君主。然而,他的统治时期却是夏朝历史上最为黑暗和混乱的一段时期。
桀在位时,各国不再前来朝贺,夏王朝内部政治腐败,外部则面临着不断的战争和冲突。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整个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然而,桀本人却对此视而不见,沉溺于奢侈淫逸的生活中。
据史书记载,桀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建造了倾宫、瑶台、琼室等豪华建筑,还在后宫中搜罗了众多美女,日夜与她们及宫女们饮酒作乐。他还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酒池,大到可以航船,池中醉酒溺死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荒唐无稽的行为常常使得他的宠妃妺喜欢笑不已。
夏朝的太史令终古看到桀的荒淫奢侈,心中忧虑不已。他进宫向桀进谏,苦劝桀要勤俭爱民,以得民心。然而,桀却对终古的劝告置若罔闻,反而斥责他多管闲事。终古深知夏朝已经无药可救,于是投奔了商汤。另一位大臣关龙逄也多次劝谏桀,但同样遭到了桀的拒绝和愤怒。关龙逄直言不讳地告诉桀,如果继续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将会失去民心,导致国家的灭亡。然而,桀却下令将关龙逄杀死,这使得夏朝的朝政更加腐败,桀也日渐失去人心,最终众叛亲离。
在晚年时期,桀的荒淫无度更是达到了顶峰。他命令建造了一个名为“夜宫”的巨大水池,与众多男女在其中纵情享乐,一个月不上朝。这种荒淫无度的行为将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此外,桀还重用奸臣赵梁等小人,排挤贤臣如伊尹等人。赵梁专门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和残杀百姓。当有人向桀引见伊尹时,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要体谅百姓疾苦、用心治理天下。然而,桀却对伊尹的劝告充耳不闻,最终使得伊尹失望离去。
在伊尹离去前,桀曾自豪地告诉他:“人民与我的关系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密切。只要月亮不灭亡,太阳怎么可能会灭亡呢?”然而,伊尹却将这句话告诉了成汤和夏民。当夏民听到这句话时,他们指着太阳恶毒地咒骂桀:“如果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跟你同归于尽!”这便是成语“时日曷丧”的由来。这个诅咒表达了夏民对桀的深恶痛绝和愿意与他同归于尽的仇恨心理。
最终,在桀的残暴统治下,夏朝走向了灭亡的道路。桀的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排挤贤臣等行为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和百姓的疾苦。夏民的诅咒“时日曷丧”也预示了桀和夏朝的悲惨结局。这段历史警示我们,作为领导者应该勤俭爱民、重视贤才、远离奸佞,以得民心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八、后羿
“司羿”意为父子相传的射手,后来成为夏代君主的官方头衔“后羿”。后羿作为射师,其技能世代相传。在帝喾时代,他被任命为王宫侍卫负责人,并在此职位上世代传承。当太康不理朝政时,后羿发动政变,成为摄政王。后来,“司羿”因古文字中“司”与“后”相同,逐渐演变为“后羿”。
太康失国后,其弟仲康继位但流亡洛水附近。仲康死后,子相继位,却在后羿的追杀下逃往商丘,依靠同姓诸侯。寒浞为防止夏后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攻杀斟灌和斟寻,然后封浇和豷于过和弋以控制东方。后羿在位八年,篡夺夏国后位,但只顾打猎,将政事交给寒浞打理,最终被寒浞所杀。
夏启当上国君后,有扈氏不服,与夏启发生战争,最终被夏启所灭。太康继位后昏庸无道,被后羿阻止回国,流亡洛水南岸。后羿掌握实权后,立仲康为夏后,自己掌控朝政。仲康死后,子相继位,但实权仍在后羿手中。后羿广罗党羽,篡夺后位,成为夏国第六任君主。然而,他同样荒废朝政,将权力交给亲信寒浞,最终被寒浞所杀。
相被后羿追杀时,其妻逃回娘家有仍氏,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在有虞氏招兵买马,并得到忠于夏国的大臣、部落帮助,最终反攻寒浞,夺回后位,实现“少康中兴”。夏国从太康到少康经历百年混战,最终恢复稳定。少康发明“甲”以抵御东夷的弓箭,巩固了夏国的势力。
禹死后,其子启通过非正常手段夺取王位,家天下取代禅让制。启死后,太康继位但荒淫无道,导致内部矛盾重重,外部诸夷反叛。有穷部落首领后羿趁机夺取夏国政权,导致太康被流放并最终死亡。仲康继位后形同傀儡,在位三十年后忧愤而死,子相继位。后羿将相赶走并自己做国君,引发“后羿代夏”事件。后羿晚年信任徒弟寒浞,最终导致被杀害。寒浞与后羿妃纯狐通奸并谋杀后羿,自立为后并改国号为寒。
九、寒浞
寒浞,约生于前年,逝于前年,他是妘姓部落的首领,名字叫做浞。尽管他在夏朝时期曾篡位成为君主,但由于其名声不佳,以孔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历史并未将其视为正统帝王。
寒浞早年曾担任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辅佐。后羿趁夏朝君主太康忽视国事之机,夺取了夏朝的政权,这一事件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执政八年后,因疏于民事,寒浞趁机发动政变,杀死后羿,夺取了有穷氏的大权。在寒浞统治的第二十八年,他成功消除了位于斟鄩的夏朝残余势力,即姒相所代表的势力,使得自太康失国以来长期分裂的中原北方地区重新统一。
寒浞晚年生活奢侈放荡,对政事漠不关心,最终在姒相之子少康的复国之战中丧生。这场战争标志着夏朝的一次重大转折,少康成功复国,重振夏朝雄风。
十、妹喜
夏桀的宠妃,她的喜好影响了夏桀的决策,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妺喜,又被称为妺嬉或末喜,是有施氏部落的女儿,同时也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关于她的生卒年,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在先秦时代,女子的名字通常包括全称和简称,因此妺喜的姓应为喜,也称为嬉或僖。由于“妺”字与“妹妹”的“妹”字在字形上相似,且在《庄子》等文献中也有将妺写作妹的用法,因此她常被误称为“妹喜”。
妺喜的美貌在诗歌中得到了赞美:“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