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驼背老人粘知了就像随手捡东西一样自如,他

发布时间:2024/3/18 17:12:56   点击数:

你小时候粘过知了吗?我们一般人粘知了,经常是一不小心就把知了吓走了,但是有一位老人粘知了就像随手捡东西一样轻松,从无失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粘知了曾经是以前小孩子夏天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不过很多现代的小孩子可能都不太知道了。把面粉用纱布包起来放到水里冲洗,把淀粉都洗掉,只剩下面筋。把面筋挂到长竿的头上,就可以用来粘知了了。要小心翼翼地瞄准知了的翅膀,出其不意地粘住它。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能惊动知了,否则它就吓得飞走了。

粘知了用的面筋用长竿粘知了

《庄子·达生篇》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粘知了的驼背老人的故事。

说是有一次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什么诀窍吗?”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其文言文原文如下: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gōu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这篇文章产生了一个成语叫“痀偻承蜩”。驼背老人为什么能做到粘知了那么轻松呢?其实用现代的话来说,驼背老人就是个捕蝉专家,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那他是怎么成为专家的呢?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刻意练习;一个是做事专注。

我们首先来看驼背老人是怎么掌握粘知了这项技能的。他是经过了长期的练习的,至少练习了五六个月。他用泥丸作为训练工具进行练习,他在竿子顶端累放泥丸,从二个、三个直到五个,练的就是手不抖。

再来看他在粘知了的时候,他超级专注,心里只有粘知了这一件事。“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样专业的技术再加上做事时的超级专注,粘知了就如探囊取物了。

爱学习的人生不会太差。本号专门研究学霸成长规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55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