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战国历史百家争鸣道家和庄周

发布时间:2024/9/12 13:48:17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那里啊 https://m.39.net/disease/a_13809259.html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战国历史:百家争鸣道家和庄周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其思想集中保存在《道德经》一书中。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邱附近),其思想保存在《庄子》一书中。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大变动时期,虽然奴隶主在政治、经济上失去了优势,但奴隶制残余还严重存在,其思想和传统还有广泛影响。庄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正是代表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二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在《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能生天地万物,即“道”是独立于人体之外的,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这与老子一样,但二者也有区别,老子的道是客体精神,庄子则进而认为人通过修养就可以得到,得了道就与道同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成为“真人”,这时人就可以摆脱烦恼。这样,道就成了主观精神了。这种唯心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起过消极的作用,对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庄子在认识论上是一个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者。他认为,生死、大小、有无、贵践……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决定的,是认识者的主观偏见决定的,他说死人是死人,站在死人立场上,也可说活人是死人。他的妻子死后,他鼓盆而歌曰:“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表示生和死一样。有一次,庄子梦见自己变为一只蝴蝶,醒后发现自己仍是庄子,他问自己说:是庄周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呢?究竟是生还是死?是蝴蝶还是庄周?谁也搞不清。因此,庄子不承认事物的区别,他认为是与非、彼与此,都是主观的、相对的,没有客观标准,他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这就由相对主义陷入了不可知论。这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论调,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在社会变革面前的悲观、绝望情绪。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十分不满,他反对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夺权,他攻击田氏代齐,他不愿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据《史记》记载:“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日:“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读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认为利害之争、仁义之辩都没有用,他要求人们与世无争,听从命运的安排,不要有所作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全当自己不存在,反映了战国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消极、悲观、厌世的心理状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60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