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齐物论第十一则三问三不知,第一节恶乎
欢迎来到三问先生的思想咖啡。
问千年庄子,识百年变局。
这里是《庄子通义》系列讲座课程。
第二辑:《齐物论》——吹万不同,使其自己。
第十一则:三问三不知——恶乎知之?
第一节:恶乎知之。
这一则故事,神乎其神。
故事的主角,是两位相互问答的神人。
提问者啮缺,字面本义是:缺牙漏齿。
“啮”(niè):牙齿咬合。
答问者王倪,字面本义是:漫无边际。
“倪”:边际。
故事说,啮缺以四问给王倪设置语义陷阱,
王倪一概以“恶乎知”、
“庸讵”(何以知)作答。
王倪的这种回答,其实是个悖论:
知道自己不知,就是知。
可怜的王倪,
因此被啮缺穷追不舍,
一次次落入啮缺的游戏圈套,
下面是庄子原本的讲述——
啮缺问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曰:“吾恶乎知之!”
——“同是”:普遍性质,共同准则,这里指万物齐一。
“庸讵”(yōngjù):反问语,岂、何、怎么。
啮缺一问王倪:万物齐同这种说法,
你知道吗?你赞同吗?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
于是,啮缺二问王倪: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你知道你为什么不知道吗?
或者说,你既然知道你不知,
就一定知道你为什么不知。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我为什么不知呢。
于是,啮缺三问王倪:
“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这就是说,你知道物不可知?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物可知还是不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