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7/31 14:53:07 点击数: 次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庄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常常被人们借用来形容可歌可泣而又伤感的爱情。与其一起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何不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看起来很无情,也很伤感。这是庄子的本意吗?这一句话出自于《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于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鱼跟鱼就躺在没有水的河床上,他们互相的向对方喷气,把自己的水喷到对方的嘴巴里面,然后用彼此的口水来滋润对方。如果水足够的话,鱼在里面快乐的游泳,你我互不相识,其实对鱼来讲才是最快乐的。众所周知,庄子内篇的中心思想,均在于齐物忘我,养生顺物。将这句话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无异于断章取义,而应该将其放到全文中来看:“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于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堯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很明显,这段话的内容在于“齐生死”,所以庄子的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生于死的转换变化,就像昼夜的常道一样。”即开篇所言“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由此可推测:“相濡以沫”这一寓言,其所要表达的内容,肯定是用以明确阐述“齐生死”这一观点的。而世人肯定是无法齐生死的(人之有所不得与),于此庄子便进行分析,得出世人无法齐生死的原因在于“物情”(皆物之情也)。即恋生厌死,是仅仅将自己情感阻滞于自己的生命(即“物”),而不是系于“有生便有死”这一客观规律上。”于是庄子举了个例子:“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因此分析“相濡以沫”此寓言,应该是用来论证之前“顺物情不如顺道”这一观点,即“遵循于经验现象不如遵循形成经验现象的形上本体”。所以说这里“鱼相濡以沫之情”便是物情,而“江湖”便是道,“泉涸”是道之毁灭。老子的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而庄子对道的思想与老子大致相近,大宗师内也有“有亲,非仁也。”之句。其所表达的一致思想是“好坏都是对立的,表彰“仁义”必然是有“不仁不义”的状况将其衬托(孝与忠同理)。即人一旦有是非褒贬之情,就是毁废了道。”所以此处相濡以沫的含义也就了然浮现,泉未涸,有江湖(即道存)之时。鱼是相忘于江湖的,它们之间并没有相濡以沫的情感。而其情感的产生,是由于“泉涸”(即道废),而不得不相濡以沫才能生存。人们如果只是看到了相濡以沫的情感,而不了解泉涸泉流的变化,就像只怀着恋生厌死的情感,而看不到有生必有死的客观规律遂不能齐生死,即顺于物情而废道(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是多愁善感的,很多时候会羡慕、甚至执着于那种在痛苦之中的相亲相爱,想想看,如果是泉水很够的话,哪一条鱼喜欢别的鱼对它吐口水呢?人们往往喜欢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忘记了自己可以过得更幸福。但是庄子还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就是昭文氏是一个很伟大的音乐家,而音乐是让人陶冶性情的,是让人觉得很感动,觉得内心充满了正能量。可是,就是因为有道亏而爱成,因为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所以我们才需要看那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听那么多感人肺腑的音乐。正是因为“泉涸”,我们才会要去思考,去做出一个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的选择。在道家眼里,对爱的渴求,对仁义的追求,对孝道的要求,都是建立在匮乏的基础上的。如果自己真的能过得很开心了,还会不会产生对别人的爱的渴望呢?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贪得无厌,家庭没有纠纷,那还需要天天嘴里喊着提倡仁义、提倡孝道吗?庄子说这个故事并不是劝夫妻在困难的境地中放弃彼此,他是想借此阐明深奥的哲理。接下来庄子继续说道,人与其赞誉尧而非议桀,不如忘却两者的是是非非,让自己融化在大道之中。(“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对于搁浅在陆地上的奄奄一息的鱼儿们来说,相互吐口水来湿润彼此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它们就死了。但是它们何尝不希望能够遨游于江河湖海之中,忘了彼此呢?王弼《道德经注》中说道:“鱼相忘于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苏辙《老子解》也提出:“涸澤之魚,相吻以沫,相濡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人和道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人在道中悠然自得,泰然安乐。所以庄子说,鱼遨游在江湖之中便忘记了一切,人融入大道之中也忘记了一切。(“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jj/25950.html
------分隔线----------------------------